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中美貿易:暫時休戰,繼續擴張

「開天殺價,落地還錢」,是做買賣的常態,小買賣、大生意都一樣,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的貿易談判亦不例外。做生意都要各有「着數」才行,即彼此都有所得,一加一大於二,零和是行不通的。不過這總是暫時的,到一方自以為被「搵笨」了,那就要再殺價,再談判。中美貿易談判的最大成果,是本來如箭在弦的貿易戰不打了。可是美方事後說,只是「暫停貿易戰」,意思是到又覺得被「搵笨」,又會扯起戰旗。

這樣的情況,過去已一再發生,像經濟循環。中國二零零一年加入 WTO之後,美國不能為所欲為,有所收歛,但今後可能會更多赤膊上陣。

原因是如今驚覺局勢不妙了,就如棋下着下着,忽然發覺對手強勢已成,於是急於以攻為守,以圖力挽狂瀾。

新加坡資深外交家馬凱碩 (Kishore Mahbubani)日前在上海一個工作坊,就美國人心目中的中國提出「三C」見解:美國七十年代基於對抗蘇聯的共同利益 ( Common interest)與中國建交:中國接着改革開放,發展起來,但美國不把中國放在眼內,是為自满(Complacency);到近年發覺中國有彎道超車之勢,就焦慮 (Concern) 起來了。

這是對近半個世紀中美關係很簡潔的概括,說明中國幾十年來飛速發展的成就,其實有相當大的幸運成分:在政治上美國要拉攏中國對付蘇聯,到蘇東崩潰了,又以為中國改革開放必然帶來政治自由化,因而躊躕滿志;接着九一一發生,美國為了打擊國際恐怖主義,需要中國支持。在經濟方面,歐美與亞洲四小龍七八十年代要升級換代,讓中國承接了大量下游生產技術,資金同時擁來,中國趁機逐步改革經濟體制;正好又遇上IT革命,互聯網革命;加入WTO是另一重大改革動力。到二零零八年華爾街金融海嘯爆發,中國已成長為可以致力穩定世界經濟的增長引擎了。

這個發展過程並不是中國刻意營造的,而是因緣際會。國際社會其實並沒有對中國的一路發展視而不見,而是西方的各種理論都無法預見到中國的發展前景,反而篤定地預判中國會崩潰。美國在焦慮下,訂下過「重返亞洲」戰略,又要建立 TPP 圖堵中國,都失敗了。非不為也,是不能也,因為在緊密的相互關係下,美國已甩不開中國。

單刀赴會面對美國「四大天王」的劉鶴在完成談判後談到臨時與特朗普會面的兩個細節:首先,美方通知進行15分鐘禮節性見面,後來延長到45分鐘,而進行了實質性會談;原來說見的是特朗普與財長,結果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現,副總統以及很多內閣的成員都在場,白宮的要員也都在場,讓劉鶴「有點吃驚」。

他「後來仔細一想」,認為這說明特朗普對中國的尊重,說明美方對發展健康的中美雙邊關係,中美經貿關係高度重視。

這次會談之前,以分析全球經濟動向知名專欄作家 Mike Shedlock 指出:特朗普亂槍掃射,有明確的目標嗎?考慮下這種可能性:他的目標是歐盟,而不是中國;他製裁伊朗其實是衝着歐洲來的,而不是伊朗;倫敦國王學院科學和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 Dina Esfandiary 則說,中國「已經是勝利者」。

中美談判結束,情況更明朗了。

可以肯定,中美貿易會進一步擴張。至於美國的貿易赤字,在美國目前的經濟結構和儲蓄狀況下,要改善很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