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來自中國的創新

杭州的廣告,大書蘇東坡的詩。
剛看到朋友用電郵傳來的訊息,是一輯創新產品的照片,都與日常生活有關。這樣的訊息經常會收到,都會非常有趣,能讓人大開眼界之餘,又得到啟發,還會讓人會心莞爾。剛傳來的一輯亦一樣,譬如:有籃球板鼓勵你投射垃圾的垃圾桶,可以拉出來使用的牆上電插座,有兜帽的背包,旁邊有滑梯的楷梯供上爬下滑……。最實用的設計可能是安裝在馬桶前地板上的電子屏幕,相信可看電視或用作平板電腦。

過去,這樣的資訊會來自歐洲、日本、韓國等,而剛看到的一輯來自大陸,相信是外國人輯成的,標題是 NEW INNOVATIONS YOU CAN FIND IN CHINA (你在中國可以見的創新發明),第一頁寫着:China woke up and you will be surprised by its living standard and innovations (中國醒來了,那裡的生活水平和創新發明讓你驚訝。)

中國近年加快發展,在太空科技、超級電腦、核聚變研究等尖端領域有不少重大發明,這些高精尖成就領先世界,卻與老百姓生活距離很遠,仿佛「離地」。那一輯創新產品都是低科技的東西,但「接地氣」,與市場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這看來是中國調整經濟發展思路、推動內需後的產物。

大閘蟹自動販賣機
最近看到一個新詞叫「微創新」,指的是一些看來細眉細眼但方便消費者的創新。喬布斯當年拿着自己發明的個人電腦去找惠普合作,對方把這玩意看作玩具而拒絕了;馬雲去找大銀行合作搞網上支付也不得要領。故事後來的發展就不必說了。其中的經驗是,創新是在用戶的抱怨上產生的,都為了方便使用者,最好能讓人不假思索就用得上。這些創新最終都為了滿足人的一個劣根性:懶惰。

中國這方面的變化已日益引起外面注意。幾個月前,《華盛頓郵報》有一篇 America wants to believe China can’t innovate. Tech tells a different story (美國想當然地以為中國不會創新,科技顯示另一回事)。報道指出,美國以為中國的資訊審查必然窒礙網上創新,中國卻以令人害怕而影響深遠的方式作出挑戰,在一個與西方平行空間的科技領域中蓬勃發展。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裡,互聯網應用的創新和普及已超前於境外,例如香港。

美國《福布斯》雜誌去年十一月有一篇題為 The Six Types Of Tech Innovation You Meet In China (你在中國見到的六個科技創新浪潮) 報道對這現象作出歸納,六個浪潮是:一,零件生產,建立產業鏈;二,山寨式成品製造;三,「小米化」(Xiaomization),一種以小米為模式的薄利多銷高科技家電生產;四,一花引領百花開;五,通過收購力爭上游,對準經營困難而有潛力的西方企業;六,「真正的」創新者出世,例如發明方形航拍機的 DJI。

文章的結語指出,大部分創新企業仍只盯着本地市場,不為外界所知而顯得神秘。將來能夠創造歷史的,要麼是其中知道怎麼走向全球的中國企業,要麼是知道怎麼與這些企業合作的外國新創企業。「未來最可能成功的企業家都拿着蓋滿出入境印章的護照。」

美國《投資者商業日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曾刊登這樣的文章 Memo To Trump: It's About China Innovation, Not Manufacturing (給特朗普備忘:關鍵是中國創新,而非中國製造)。《紐約時報》日前也指出,中國在人工智能上趕超美國不是夢話。

對美國總統來說,這些可能都屬「假消息」。對中國來說,美國總統怎麼看完全無所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