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午餐潮流起變化

日前辦完一點事後到了灣仔,要找點吃的,才發覺正值午餐高峰期,大小食肆都食客如雲,有些擁擠得如沙甸魚罐頭,門外還有人在等位,真箇「搵食艱難」。要知道香港人的生活如何緊張,這個時段到各個商業區走走,最能真切體會。

我從來畏於湊這種熱鬧,以前在中環打工,到了午飯時間,除非有應酬,例必吃自己帶備的午飯。後來買到「十度良品」電動蒸飯鍋,如獲至寶,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就可以把午飯加熱,連到茶水間輪候使用微波爐的熱鬧也省卻,有更多時間做私活,或到旁邊的公園走走。

只要注意一下就可以發覺,香港自帶午餐的打工仔女越來越多了。商人的感覺最靈敏,市場上保溫餐盒的品種越來越多也越加精美了,還有各種專門設計的手提袋。上班時間可以見到,提着這種手提袋的人頗不少,有學生,有上班一族,女的較多,男的亦不少。

這已形成不同地方的潮流。《華盛頓郵報》日前有個 Lunch is too expensive (午餐太昂貴) 的報道,指出在自帶午餐的打工仔女多了之餘,食肆的午市生意差了。這受到不同因素影響,一是自金融海嘯以來,不少打工仔女「慳得則慳」;二是人們較注意飲食健康;三是多了人利用電訊工具在家裡遙距工作,不到辦公室上班。

根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 NPD 的調查,全美食肆的午市生意比一年前下跌了 7%,這是自從二零零八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跌幅。單是今年四月至六月,生意就劇跌達 9%。越來越多打工仔女寧可把昨晚在家剩下的食物打包帶到辦公室作午餐。如今,在美國吃一個午餐快餐的價錢,上升至平均 8.36 美元。而在華盛頓,午餐買個三文治要十美元,買個沙律要十二美元,相當於上百港元。

這有點不尋常,過去15年,美國的快餐店數量曾快速增長,即使在經濟衰退期間,快餐的生意也有一 年7至8% 的增長,而今年四至六月間,客流量竟下跌達 9%。

美國的食肆以午市最重要,佔生意額三分之一 (其餘是晚市 30%,早餐 22%,下午小食 15%)。可是午餐也正是打工仔女在時間、金錢和精力上,最可省則省的一頓。

據蓋洛普的調查,美國現時約有 37% 打工仔不同程度地遙距辦公,大部分公司願意讓僱員可以時在家裡完成分內工作而不必到辦公室去。當然,這只限於學歷較高、可以用電腦辦公的高薪白領。他們一個月平均有6.4 個工作天在家裡辦公,約四分之一在一個月內遙距辦公十天以上。這比例在過幾年沒有多大變化,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大部分遙距工作是在工作時間以外進行的,等於加班工作;如今,這大部分在工作時間內進行。

在倫敦,午市快餐的生意卻很好。吃一個午市快餐,如三文治、漢堡包、沙律之類,據 BBC 去年的報道,平均花 3.53 英鎊 (約 35 港元) ,而在倫敦以外,只要2.84 英鎊。英國經濟二零零九年擺脫衰退後,倫敦的午市快餐生意五年來增長 17.1%,但在倫敦以外,則只增長 4.4%。這反映出,倫敦從經濟復蘇中得益最大最快,也解釋了為什麼在脫歐公投中,倫敦支持留歐,而其他地區基本上支持脫歐。

倫敦的快餐主要是指外賣,快餐外賣生意好也說明打工仔女的工作緊張。NPD 的調查發現,倫敦 52% 打工仔女是買午餐外賣回辦公室吃的;在倫敦以外,這只佔 38%。

在日本,自帶便當作午餐日益成為潮流。看不到統計數字,而看到一個因為重視自攜便當而派生的名稱叫 deko-ben,從 decorated bento (裝飾便當) 簡化而來,其中以卡通人物作主題的叫 kyara-ben。日本人愛把看似尋常的東西弄得精緻,主婦於是紛紛在午餐便當花心思,在顏色配搭、形狀上弄得花樣百出。

在香港,吃個午餐其實挺方便,而自帶午餐的人卻越來越多。這或許是香港人越來越長夀的原因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