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奧運:文明與野蠻的踫撞

現代奧運會是在維護和平的理想下舉行起的,每四年舉行一次,至今 31 屆。31 屆這個數字其實是誤導的,因為實際上沒有舉行 31 次,有三屆停辦了,原因很諷刺,因為要打仗。自一八九六年開始,現代奧運才舉行了五屆,第一次世界大戰便打起來了。復辦後舉行了五屆,又打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停便是兩屆。戰火的激發點都在奧林匹克發源地希臘的旁邊。

更加諷刺的是,一九一六年停辦那一屆原定的主辦城市是德國柏林;一九四零年停辦那一屆的主辦城市是日本東京。誰都知道,德國是先後挑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日本在全面侵華之後,在一九四一年偷襲珍珠港,逼使美國加入歐洲和亞洲兩個戰場的大戰,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形成。戰火熊熊、炮聲隆隆之際,德國和日本卻說要舉行揭橥和平競賽的奧運會。

這很荒謬,和平與戰爭豈可相容?可是你細心看一看奧運就會發覺,文明與野蠻的距離不如想像的那麼遙遠。

奧運比賽是在文明的規則下進行的,但使用的器械不乏殺人武器,原始而古老的有弓箭、標槍、鉛球、鍊球、西洋劍等。其中射箭和劍擊比賽分不少細項,例如劍擊分花劍 (又稱鈍劍、輕劍)、重劍、佩劍,共有 12 面金牌。文明點,不舞劍拉弓吧,各種徒手搏擊,如西洋拳擊、摔跤、柔道、跆拳道等都以把對手打翻在地為目的。

現代而先進的有各種威力強大的槍械,比賽項目繁多,步槍射擊分氣步槍、步槍臥射、步槍三姿,手槍分氣手槍、手槍速射、手槍慢射,飛靶分多向飛靶、雙向飛靶、雙多向飛靶。過去還有移動靶,其中有 50 米小口徑跑豬靶、10 米氣槍移動靶、快速、慢速、混合速。換個場合,這些選手都可以是殺人的俎擊手。

中國有句古語叫「化干戈為玉帛」,洋話則說「化劍為犁」,都以銷融武器、代之以生活、生產器物來彰顯和平。奧運卻沒有這樣的決心,倒是有「枕戈待旦」準備戰鬥的味道。

這些頗有「野蠻」意味的競技──特別是涉及器械的──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脫離一般人的日常生活,難以普及,與提倡體育運動的旨意有很大距離。中國曾經大力提倡「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那時中國還沒能參加奧運會,而那時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夀命增長最快 (在最快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平均一年延長一年零九個月)。那時,中國最普及的體育運動是踩單車,全民都踩,城鄉都踩。現在最普及的運動是什麼?照我的觀察,是大媽舞,香港不少公園也有。大媽舞不會帶來奧運金牌,但一定有益身心,促進健康,而與奧運精神相合,只是不追求「更快、更高、更強」。

美國人類學家 Robert Harry Lowie 寫過一本非常有趣的書 Are We Civilized? ---Human Culture in Perspective,書名直譯是《我們文明嗎? ── 人類文明之辨析》。中國著名語文學家呂叔湘早在三十年代翻譯了這本小書,書名譯為《文明與野蠻》。我曾經從公共書圖借來閱讀,得益匪淺。作者通過歐洲人生活的很多細節,展示被視為最先進的文明距離「野蠻」其實不遠,而且很多文明是從「野蠻」中得來。我不記得他有沒有談到過奧運會,若能從人類學的角度深入剖析奧運,一定更有趣。
**
舊文重閱:從一張餐單看歐洲文明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25.html

2 則留言:

  1. 奧運根本就是政治東西,只是又要包裝成什麼體育東西而已

    回覆刪除
  2. 文明很多時只是包裝得好看的野蠻而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