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硬筆手寫:最方便的「靈修」

昨天是七夕,即農曆的七月七日七姐誕,是傳說中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我找出很久沒有使用的墨水筆,又找來多年前朋友送的彩色信箋,抄寫了秦觀的著名詩篇《鵲橋仙.七夕》,信封也寫上了,寄到銀河的鵲橋東路去給七姐。

信箋信封的用紙很講究,纖維較粗而呈淺紫藍色,古樸而浪漫。信箋信封放在抽屜多年了,因為實在沒有用途,它們大概只適合給豆蒄年華的少女寫情信用。昨晚忽然想寫寫硬筆書法,翻出這信箋來,正好利用。用來寫「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的蕩氣迴腸詩句,頗合適。

寫起硬筆書法來,是因為有所觸動了。日前在一個酷熱的下午路過彌敦道的中華書局,走了進去享受一下書香和冷氣。兩個當眼的櫃檯放滿了書法類書籍,一邊是毛筆字的,一邊是硬筆字的。與毛筆字有關的書之品類豐富是可以想像的,單是字帖就讓人目不暇給。硬筆字書法的書竟然也擺滿櫃檯而有分庭抗禮之勢,則讓我有點驚訝。我粗略一數,硬筆字書法的書有二三十種之多,似乎主要是台灣的。

過去也有一些教人寫硬筆字的書,放在書法類的書架上,不但不成氣候,甚至讓人覺得寒磣。這也難怪,說到書法,人們都覺得用毛筆書寫的才叫書法。硬筆書法之叫書法,有沾光的嫌疑。

其實書法就是書法,是書寫的藝術,不管採用什麼工具書寫,都是書法。這等於用羊毛筆、狼毛筆寫的是書法,用雞毛筆、茅龍(茅草)筆寫的也是書法,甚至用拖把、抹布也可寫出書法作品來。在金庸筆下,有文人修養的大俠用寶劍在崖壁上龍飛鳳舞地題書的是書法,也就是硬筆書法。用鉛筆、圓珠筆、墨水筆、絨頭筆等等日常書寫工具,自然也可以寫出書法作品來。不同的是,毛筆可以寫大字,用筆變化較多,可以裝裱起來掛到牆上展出,或裝飾廳室。硬筆就只能寫小字,掛不起來,地位也就低下了,以至在人們心目被摒於「書法」之外。如果有人說在學習書法,一般都理解為在學習毛筆書法。

近來,情況起了變化,一個硬筆書法的熱潮在興起。可以見到,台灣形成了「手寫字」、「手寫書」風氣。從香港的書店所見,風氣也影響到香港來了。再往上索源,要追溯到歐美去。

電腦逐步取代人手用作文書處理之後,拿筆寫字越來越稀罕了。通訊電子化,連個人筆記也一樣,從學校就開始。書法是不斷練習的成果,字寫得少,絕不能寫出一手好字。筆都被冷落了,頂多寫個備忘便條,而且只能給自己看──字寫得難看,向人拿得出手嗎?

在電腦功能越來越強大之下,不同字體的選擇非常多。可是,電腦有個最大的缺陷──沒有人氣。在香港,凡有大小節慶,不管是團體的還是社會的,都有「贈慶」的特刊,上面盡是名人的官樣文章題字,加上用的幾乎都是電腦字體,更加氣息奄奄。這樣的沉悶只有一個場合適用:題寫靈堂的追悼花牌。最近幾次出席這樣的場合,滿目的花牌題字給人的最深刻印象是:了無生氣。

於是,歐美一些人對古典的手寫草書懷念起來了,要知道,他們大部分人根本連草書,即把每個字母連接起來書寫的 cursive style 都不懂,都只會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分開的寫字。一些重要活動的請柬若能有漂亮的手寫字,會顯得特別高雅和有個性。到網上搜尋一下 modern calligraphy (靡登書法),可以見到指導英文書寫的指南多不勝數。這風氣吹到了台灣,書法自然以中文書法為主了。

值得注意的是,「手寫熱」除了重新發掘出書法的實用價值,更重視它精神價值的一面,這可能是更重要的一面。畢竟,「手寫字」的實用範圍日漸收縮,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需要。但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個幾分鐘空檔 ,專心致意地書寫幾行喜愛的詩句、成語、金句,不失為方便的靜修,通過一筆一劃的書寫,讓心靈安靜下來。這與音樂練習很相似,都在調動你的心靈、感情、記憶、手眼協調等等,讓你集中精神和意志。

不過,既是書法練習,字得寫得漂亮一點,或者要有個學習對象或目標。好在音樂練習和書法練習都易見成果,一個樂句多練就能演奏,一個字、一句詩也可以多寫而寫得漂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