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從生物角度看中國的生育政策

中國日前宣布取消實行了36年的一孩政策。這在香港引起各種奇奇怪怪的議論,似乎一孩是惡策,兩孩亦是惡策。一涉及政治立場,事情就青紅皂白難分了。若回歸到生物學的角度去看,事情簡單一些,人畢竟也是生物。

在地球生物圈裡,不同生物的出生率、繁殖率、平均夀命都受到制約,而彼此有關係。譬如性成熟的早晚會影響壽命,性成熟早的動物,對外界的刺激反應強烈,常有挑釁行為,這會導致大量細胞死亡,壽命就短。 遺傳會決定壽命的長短,壽命長短與生物的細胞分裂次數成比例。食物也影響動物夀命,在饑餓、寒冷、疾病感染、弱肉強食的環境裡,要「壽終正寢」不易。

生物身體的大小與壽命的關係很明顯。體形巨大的動物需要較長時間來完成生命中各個發育階段,它們防禦能力和生命力都較強,不易受天敵危害。如大象的哺乳期要四年至五年,真正成熟要15年到18年,與人相若,最長壽命可達120歲。大象的妊娠期長達22個月,一般單胎,又要隔五六年才懷孕一次,生育率是屈指之數。身體較小的動物,由於呼吸所產生的活性氧會損傷DNA,再加上身體小而呼吸量損失大所以比大動物的壽命短。

可以見到,無脊椎動物草履蟲和變形蟲的壽命是以晝夜或小時來計算的,最多生存一晝夜。蒼蠅的成蟲壽命是15至25天,如果連它的幼蟲期和蛹期都包括在內,也只有25至70天。短命生物的生育率都極高。如蚊子,雌蚊一般可活一兩個月,吸飽一次血能產一次卵,如是者六至八次,每次二三百粒。中國人古代的一個崇拜圖騰是女媧,「媧」源自「蛙」,是期望人能夠像青蛙那樣蝌蚪滿塘,多子多孫。但在自然界,青蛙的夀命一般只有五年。

人作為生物,在死亡率偏高時,為了避免滅絕,都會多生育。哪個地方的人均預期夀命短,生育率就高;夀命長,生育率便低。中國人以前每個家庭都兄弟姊妹眾多,而那時,在天災人禍等原故之下,人均夀命都短。新中國成立時,人均夀命只有39歲,回過頭去看,真難以相信。在世界上,要知道不同國家的生育率高低,看看那裡的人均預期夀命數字大抵就清楚了。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的情況,對比很鮮明。

規律似乎是:經濟發展,預期夀命延長,生育率即下降。也有一個地方的情況較特殊,例如東歐一些國家包括俄羅斯,生育率很低,但富裕程度與預期夀命都不高。

中國則有「未富先老」之憂。英國《經濟學家》( The Economist) 有文章說,中國很可能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未達富裕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的國家。它的《全球商業評論》中文雜誌根據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的數據繪了一張「與中國各地區預期壽命相當的國家」的地圖,表明上海的預期人均壽命已達83歲,與瑞士持平;有六個省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澳門、香港)已超過美國的79.8歲,這還未算台灣。

中國地廣人稠,地域之間的情況很不平衡,「未富先老」不能一概而論。而從世界衛生組織的角度看,未富而能延年益夀則是大好事。中國有很多長夀之鄉,大都不怎麼富裕而環境美好,先富起來的人趨之若鶩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