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資本積累:美國蓄奴與中國起飛

美國網上雜誌 Slate 設有網上學院,開設不同專題的課程。日前看到這樣一個課程:美國資本主義在蓄奴中得到什麼?──當棉花為王的時候。

你有什麼答案?我立即想到的是資本,是資本積累,所謂第一桶金。

資本主義這名詞如今誰都瑯瑯上口,全世界似乎都接受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和政治方式。自從東西方冷戰在二十多年前結束後,資本主義已成為世界各國的一致方向,認為它意味着光明。

曾幾何時,資本主義的名聲很醜惡,它幾乎與世界所的罪惡都沾上關係。黃仁宇在演講中曾這麼說:資本主義在二十世紀初期猶為「壞」名詞,一般人認為全世界經濟不景氣,大量人口失業,應由資本主義負責;直到冷戰之後,資本主義才成為「好」字眼。

很多人會從直覺認為,資本主義這名詞來自馬克思。可是據黃仁宇的研究,在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中都找不到「資本主義」這字眼,有的只是「資本家時代」和「資本體制憑藉的根本」。連揭橥市場經濟的亞當.斯密也沒有用過這字眼。後來的經濟家、哲學家談到資本主義,都是語多貶斥,並無好感。它總是和西方列強在擴展勢力過程中的劣行連繫在一起,如剝削勞工、殖民侵略、掠奪資源、販賣奴隸、販賣鴉片等。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積累資本。西方為了要買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但沒有多少貨物和金銀作交換,到侵佔南美洲發現了大量銀礦,才扭轉了局面,那裡的白銀三分之二流入了明朝的中國。到了清朝,英國人更不擇手段到用鴉片來與中國交易了。當資本積累到某個程度,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得到啟動,資本家不獨在經濟上而且在政治上都掌控了社會之後,才「發財立品」了。不同國家不同程度地採納了社會主義的福利理念和措施,讓弱勢民眾也能分享到社會財富,資本主義不再僅僅以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到這時,資本主義的壞名聲才逐步洗脫,甚至美化起來。

黃仁宇從「大歷史」的視野去看中國,指出中國在地理等因素的左右下,政治早熟,兩千多年前就建立起中央集權和文官體制,經濟以農業為主,而且是有均富色彩的小農經濟,這使財富無法集中運用,以致到清朝都沒有中央銀庫;社會運作主要靠「尊卑、男女、長幼」為規範;法律竟然也自漢朝由蕭何制定《九章律》起,二千年一貫,修修補補直至成為《大清律例》,到民國才廢除。這些都導至中國一直無法建立起可以通過清晰的數字指引行事的商業經濟。

但黃仁宇表示「我相信中國的前途」,因為上述頑固的體制在近百餘年來的「不斷革命」下終於崩潰了。這包括推翻了帝制,由民國在大城市建立起國家的上層領導架構,由中共在農村改革了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下層組織,再逐步在上下之間建立起現代社會必需的各種法規制度。他愛用一個「立」來代表這艱難的過程。國民黨寫了上面的一點一橫,共產黨寫了下面一橫,中間方兩劃各有建樹。

還必須有的是資本積累。黃仁宇二零零零年去世,他從晚年建構起的「大歷史」觀出發,看到了中國在這方面的成就。新中國自建國起「文革」結束這三十年常為人詬病,但黃仁宇認為這是中國現代史中一個重要的時期,其間,中國政府通過中國人民 (主要是農民) 的低薪勞動,為中國積累了六千億元人民幣的資本。其後改革開放的強勁發展,是在這基礎上起飛的。

不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資本積累是不可迴避的過程。這等於香港人要買樓必須先積累到首期付款。

多年前讀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和《中國大歷史》,對「大歷史」觀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近日讀他的晚年演講集《我相信中國的前途》,卻是感悟殊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