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血壓:高高低低之間的爭議

美國「國家心肺與血液學院」(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關於 60 歲以上高血壓病人的收縮壓指標應為 120 的指引,得到美國不少醫生的歡呼,但也引起一定的疑慮,《紐約時報》的報道因而說,這項研究駛進了一個未知領域。指引在實際操作上會遇到什麼問題,還有待觀察。從過去的發展看來,美國對收縮壓的指引一直在波動,讓人擔心不知到哪天,又會出現迥異的指引來。

還不到兩年之前,「國家心肺與血液學院」一個委員會提出過方向相反的意見。人們過去以為收縮壓應當以 140 為指標,但這個委員會提出,60 歲或以上的人的指標以 150 為佳,認為沒有數據顯示低一些較好。可是這個委員會二零一三年發表有關報告時,立即就挑起爭議。委員會的 12 名委員中有五人發表另一報告提出異議,認為指標應為 140 以下。可見,專家的意見就不一致。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等組織則認為,應降至 140 以下。歐洲的指引則是,除了長者,收縮壓應低於 150,但應該多高多低,也要考慮病人的心臟病風險。

對於人上了年紀之後,血壓是高一點好還是低一點好,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方認為,隨着人的年紀增長,血管的柔軟度下降,血壓要逐步加強,以便向各個器官特別是置於最高位的大腦泵血。目前所謂人的平均正常血壓,計算上人的年紀,「正常值」逐年上升。另一方則認為,高血壓會損害大腦,甚至造成小中風。「國家心肺與血液學院」最新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要弄清楚,血壓低一點是否對腎病病人較佳,又是否對腦退化的人有幫助。這方面的數據還在分析當中,學院暫時沒有宣布有什麼新發現。

西方的降壓藥是五十年代才推出市場的,當時,人們認為人的正常血壓是一百加上年齡數,所以對於是不是要採用降壓藥有疑慮。那時,較受關注的反而是舒張壓,即低壓數字。疑慮到一九六七年才消除了,因為有研究對比了兩組分別服用降壓藥和安慰劑的病人的療效,發現降壓藥可以大幅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發作。降壓藥自此廣泛採用。

到一九九一年,關於收縮壓的不同研究報告陸續發表,普遍認為,為防止心臟病發作、心臟衰竭和中風,要把收縮壓降至150 以下。

另一方面,流行病學對大規模人群進行的長時間研究則發現,收縮壓「自然」處於 120 以下的人,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最低。所謂「自然」就是並非靠藥物人為降低的。

在這的背景下,新研究突然提出要把收縮壓大幅下降到 120 以下,相信一時難以得到普遍認同,儘管美國「國家心肺與血液學院」的目的,是希望以有說服力的數據,統一不同觀點的爭議。

對收縮壓的關注,其實掩蓋了另一個值得關心的問題: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不是只按血壓計的數字行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