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李光耀:堅拒西方模式的束縛

李光耀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人物,隨着他今天凌晨去世,有關的爭議、不同的評價又會泛起,引起人們的思考。

爭議其實並不複雜。他拒絕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領導新加坡,於是被西方傳媒戴上了「威權主義」、獨裁等帽子,不斷受到撻伐。他拒絕屈服,而且強硬回應,驅逐肆意月旦的美英記者,曾逼使《國際先驅論壇報》、《經濟學家》等國際權威傳媒賠禮道歉。

你說他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麼?他硬是創造了世界奇跡。今年剛好是新加坡獨立的五十周年,李光耀這個時候去世,更彰顯了這個小島國傑出的成就。《國際先驅論壇報》在二零零七年不得不承認,李光耀把一個瘴癘肆虐的島嶼變成具有第一世界城市空中輪廓的現代金融中心;他締造的現代新加坡是經濟強國,人均收入、教育水平、醫療質素、公共服務等都居於世界前列,吸引着全球精英人才。

《紐約時報》今天關於李光耀死訊的報道指出:「(新加坡)這個國家就是李光耀的反照:高效率、不感情用事、廉潔、創新、前瞻、務實。」(The nation, reflected the man: efficient, unsentimental, incorrupt, inventive, forward-looking and ragmatic.)新加坡可以說是當代國家良政善治 (good governance) 的典範。

這是對李光耀和新加坡多年來路線的很好概括。新加坡並不是李光耀等「仁人志士」出於理想或者意識形態驅使而獨立的,而是被馬來西亞驅逐出聯邦而「不情願」地獨立的。那時的新加坡沒有可以依靠的天然資源,連淡水也要靠馬來西亞供給,而且種族、語言、文化都不統一,沒有人相信它可以獨立生存。是以許多年之後,李光耀仍然認為「新加坡獨立」是「痛若的時刻」,是他終生的遺憾。新加坡就像被拋在路邊的孩子,不得不摸索自己的生存之道,自求多福。

李光耀二零零七年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說:「我們沒有任何意識形態(We are ideology-free)。」這話也可以譯為:我們沒有任何教條。若有意識形態的話,他說就是:「這可行嗎?若可行,試着辦。有效的話,做下去。若不可行,拋棄它,另謀出路。」這其實就是實踐出真知的「摸着石頭過河」。

如果李光耀等先驅者囿於西方政治的條條框框,先入為主地認定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並按照西方的模式依樣畫葫蘆,包括在多黨政治下爭論不休,新加坡能有今天的成就嗎?

李光耀接受英國教育,但高度推崇東方價值觀,特別是中國的傳統智慧。他重視並致力於發展同中國以致大中華各地的關係,很早就對中國的復興作出積極評價,很多英明預見已得到歷史的驗證。他預言,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再次崛起是廿一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事件,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將不斷擴大,實力將越來越強。

他對香港前途有過大量獨具慧眼而未必為某些人愛聽的評論。斯人已去,而香港踟蹰無計。這時重溫一下他的金石良言,該是有益的。

1 則留言:

  1. 《李光耀:堅拒西方模式的束縛》這標題精準!正確!可是……

    有多少香港人懂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