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You Don’t Need Words(你要的不是字句)…

二十世紀演講集
You Don’t Need Words (你要的不是字句)……」,這是朋友日前與同事分享他的寫作經驗時的講話題目。朋友有多年撰寫演講辭的經驗,快退休了,於是與同事們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經驗。

這題目其實是只說了五分話,留下半句未說,餘下的半句是「You Need an Idea」。照我的理解,就寫作和演講而言,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要的不是華麗的字句,要的是精警的觀點。」簡單地說,是說話的內容重於形式。

這位朋友有點木納,平時不愛說話,據說,有時除了與同事打打招呼,而又沒有電話打進來,上班一整天可以一句話不說。通訊都用電子設備進行了,「不言而喻」變得不難。讓他給別人寫演講辭,真有點反諷意味。

這其實不奇怪,演講辭不過是文章形式之一,能寫出好文章,一定也能寫出好的演講辭。演講辭之好與不好,決定性的因素不是演講者的演說技巧,而是演說的內容。

演說技巧的好壞、口才是否了得,對於演講當然是重要的,特別是即興的演說。在毫無準備之下突然要站起來面對眾人講說什麼,是很多人最害怕的事。據說,這是美國人第二最害怕的,第一是怕死,誰都害怕。

有些人的演說才能真個了得,讓人打心裡佩服。美國前總統列根(里根、雷根)可能是近代世界最出名的演說家,有人說,你不用給他演講辭,給他一本電話薄,他也可以說得動聽。相反,也有人即使拿着很好的演講辭,也像唸電話薄一樣乏味。所以給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當過演講辭撰稿人的 Michael Gerson 說:Who the speaker is speaks as loudly as anything he says (演說者是誰之重要,不下於演說的內容)

對於現場效果來說,這無疑是真確的。有些人,即使聽眾聽不進幾分他說什麼,也能牽動聽眾的情緒、攫住聽眾的心。希特勒是其中的表表者,當年在擴音設備不佳的情況下,他也能在廣場上演講而讓數以萬計的群眾如癡如狂。他嘀咕一陣,就會提高聲線和聲量,狂吼幾句,人群於是掌聲雷動。

可是,當演講辭變成白紙黑字,就不一樣了。手上有一本企鵝叢書的《二十世紀演講集》,是英國《泰晤士報》副總編輯 Brian acArthur 選編的,他在前言中解釋了自己是怎樣在浩如煙海的材料中作出抉擇的,其中提到,有些演講在發表時在現場得到熱烈反應,可是成為冷冰冰的文字稿時,卻不堪細讀推敲,並無存之久遠的價值,於是不得不捨棄。

朋友用作題目的那句話,來自一本介紹演講技巧的書,Say It with Power and Confidence(把話說得有力量、有信心),作者是Patrick J. Collins。坊間,類似的書汗牛充棟,中的英的數不勝數,很多是近年應市場需求而推出的。這些書,我也讀過幾本,發覺談的撰寫演講辭技巧不過老生常談,沒有很特別的。至於扎實的演講內容,這些書幫不上忙,得靠平常「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東坡語),得窮畢生之力而為之。

一般人,站到台上向千百人宣講的機會不多,但常要作廣義的演講,例如在會議上發言,對客戶介紹產品,向上司匯報工作等。這時,都用得上朋友推介的這句話:You don’t need words , you need an idea」。

用古語說,是「言之有物」;用香港現代語說,是「要有 point」。

1 則留言:

  1.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平日用功要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