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麗江富起來後之憂

去旅遊,大數地方都屬於不可不去而又不會再去的。不會再去主要是因為,鮮有地方有足夠的魅力吸引你故地重遊。對於我,雲南麗江是少數的例外之一,十多年前自由行去過一次後,常興起重遊之思。有美國的親戚近日結伴旅遊雲南歸來到港,聊起麗江見聞,卻讓人為之難過。

作為外來遊客,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都難免有獵奇心態,希望見到不一樣的文化、風貌、景色。麗江因為各種因素與外界隔絕,早些年被旅遊者「發現」了,詡為世外奇葩,無論從人文景觀到自然景觀,都讓人驚艷。中國人如是,西方人如是,各色人等蜂擁而至。許多人來了就拴起驛馬,不思他去,初來的是為了逃遁都市繁囂、返樸歸真,後來者則更多是為了逐利營生來做遊旅生意。如今,麗江富裕起來,也世俗化起來了,很多也可能如我一樣,為它難過起來。

我見識麗江時,麗江古城已頗為商業化,但仍在可接受範圍內,為的是相對於其他旅遊區,麗江的商業化有較多文化藝術色息。不少經營店鋪的外來者屬文化人,店鋪弄得有個性,搞藝術的、辦飲食的都如是。古城中商業店鋪雖多,但仍不乏民居,仍是很富生活氣息的場所。本地習俗也得到尊重,譬如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對家家戶戶門前嘩啦啦淌過的清泉流水,嚴格按時段分作不同用途。

可是,親戚在那兒留心觀察到,有人在上游洗衣服,又有人──食肆人員──在下游洗食物。看來是,外來的經營者為了追求效率和利潤最大化,不管天然水源的使用規矩了──「我們老家的現代化城市哪有這樣的「落後」規矩?」

還有更讓人憂心的。

古城內的房子有限,改建受到嚴格規管。外來經營者的需求急劇增加之下,租金就脫弦上升,引發糾紛不斷。據說,古城內的私營客棧就有二千餘家,多數是外來者經營的。糾紛很多由房東「違約」挑起。從合約來看,似乎是房東不對。這些合約的年期很長,不少一訂18年、20年。當初立約時,沒有人預計到古城內的租金會升得那麼厲害;房東幾年後發覺市值租金作倍數上升時,心理難免失平衡。倘若有人願以高得多的租金承租時,房東就可能動用各種手段,務求收回房子,即使違約賠償也在所不惜。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古城裡的房子,現在一年的租金可達若干萬,甚至在十萬以上。對當地人來說,是頗為可觀的收人,可保證一家人生活無憂,男女老少都可以不工作,自在逍遙。當地的巴東族人,很多人因而都不工作了。他們富裕起來,也遊手好閑起來,整整一代年輕人可以靠祖蔭不勞而穫地過日子。麗江開放大概只有一代人時間吧,想不到,剛成熟的果子已開始腐爛了。

李光耀是有遠見的政治家,他早就為新加坡富裕後的年輕人擔心,他說:「我們常常提醒他們要努力點,否則會變得愚蠢,可是他們看不透,認為既然可以慢慢跑,何必快步跑,何不留點力做其他事?

這樣的事例,在全世界都可以見到,在香港亦如是。新界各條圍村裡都有大批可以靠「太公分豬肉」、不做工也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人,而且不限於一代人了。

更值得思考的是,這樣的例子僅限於新界圍村嗎?
**
舊文重閱:香港「富不過三代」之憂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10/01/blog-post_18.html

3 則留言:

  1. 請問,你為什麼把留言刪除?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不是這一留言:「富不過三代。為什麼明知會如此,香港為何未能避免? 」

      我在信箱中收到這一留言,但在網誌中找不到,也為之奇怪。我沒有理由把這留言刪去,誤會了。

      關於香港為什麼明知也不能避免,看來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要說「普世」,這是真正的普世難題 ,古今中外都為之束手。我在〈香港「富不過三代」之憂〉一文中也觸及,可參閱。有一點可以做的,就是除了如喬布斯所言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之外,stay poor,恆飢,恆愚,恆貧。但有幾人自己、並且讓子女做得到?

      刪除
  2. 謝謝你的回覆。我同意,這是個不容易的社會課題。但是,這不應該是無解的。例如,同是歐洲已發展大國,法國就比德國缺少"活力",這應該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未富已經走下坡路的例子。曾經是四小龍之一的台灣,應該還未達到"富"的程度。什麼原因讓台灣走回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and stay poor的景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