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為凝聚群眾製造魔鬼

群眾運動不一定要有上帝,但一定要有魔鬼。
《狂熱分子:群眾運動聖經》第三部分第三章「團結催化劑」中關於仇恨的論述摘錄(上):

在所有團結的催化劑中,最容易運用和理解的一項,就是仇恨。……海涅說過,基督宗教的愛所無能為力的事,可以靠一種共同的仇恨去做到。

群眾運動不需相信有上帝,一樣可以興起和傳播,但它卻不能不相信有魔鬼。通常,一個群眾運動的強度跟這個魔鬼的具體性與鮮明度成正比。希特勒被問到有沒有考慮過要把猶太人全部消滅時他回答說:「沒有……那樣我們勢必得另外創造一個猶太人。要緊的是有一個具體的敵人,而不僅是一個抽象的敵人。」1932年,有一個日本使團造訪柏林,研究納粹運動。當福格特(F.A. Voigt)問其中一個成員對納粹運動有何觀感時,對方回答說:「真是了不起。但願我們在日本也能有類似的運動,只是我們做不到,因為日本並沒有猶太人。」那些精明得知道該怎樣發動或推進個群眾運動的人,除了知道該提出何種主義綱領以外,還懂得怎樣挑選一個敵人。

共同的仇恨可以凝聚最異質的成分。如果大家有一個共同仇恨的對象,哪怕是敵人之間,也會產生一種親近感,因而減弱抵抗的決心。

一如最理想的神應該只有一個,最理想的魔鬼也應該只有一個。希特勒讓我們見識到,一個精明領袖的天分之一,是懂得把所有的恨意集中在單一敵人身上,使得「即使是彼此差距很大的敵對陣營,看起來也是屬於同一個範疇」。當希特勒選定猶太人當魔鬼以後,就把德國以外的幾乎所有地區的人都說成是猶太人,不然就是為猶太人背後的人。「英國的背後站着猶太人,法國和美國的背後也是如此。」

另外,一如最理想的神應該是無所不能和無所不在,最理想的魔鬼也是如此。當希特勒被問到他會不會太誇大猶太人的重要性時,他回答說:「不會,不會,絕對不會……作為敵人,猶太人的可怕再怎麼誇大也不為過。」不管一個群眾運動內部碰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挫折,都會被說成是這個魔鬼搞的鬼,而每一趟勝利,都會被說成是對魔鬼陰謀的粉碎。

最後,一個理想的魔鬼還應該是個外國人。為了讓國內的敵人夠資格當魔鬼,必須把他說成有外國血統。

我們愛一個對象的時候,一般不會尋找同好,甚至反而會把跟我們愛同一個對象的人視為競爭者和侵犯者。但我們恨一個對象時,卻總是會尋求有志一同的人。

以下的道理不難理解:當我們受到傷害渴望報復時,總會希望有別人站在我們同一邊。但讓人費解的是,當我們的恨不是出於明顯的理由,而且看來是站不住腳的時候,渴望盟友的心理會更形迫切。而這種恨,也是最有力的凝聚劑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