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要救地球,別植樹」

日本洗心峽
「傳統智慧」這四個字,有時可以是褒義,有時可以是貶義。在當前變化多端的世界中,對於傳統智慧,真要加倍小心。不斷發覺,本來萬眾信奉的東西,忽然被否定了;而可能過了不久,否定可能被再否定,讓人無所適從。在很多人熱心參與的環保領域,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最新的一樁,是關於植樹的。

我們的教育都宣揚要綠化、要多植樹。自從氣候暖化成為全球議題之後,植樹、保護植被、保護熱帶雨林成為公眾與傳媒的一致呼籲,國際間還展開合作,由富裕國家(多在暖帶和寒帶)向貧困國家(多在熱帶)捐資,協助植樹造林。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正在紐約舉行,這樣的合作是重要議題之一。

可是有這方面的科學家提出,這可能是好心做壞事,在對抗氣候暖化的作用上適得其反。耶魯大學的氣候化學助理教授 Nadine Unger 上星期在《紐約時報》撰文,題目是To Save the Planet, Don’t Plant Trees (要救地球,別植樹)

樹林對保護、改善環境的好處,是小學生都知道的。道理是植物都通過光合作用成長、製造食物,當中的主要元素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吸收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就滅少,碳也儲存起來了。有統計說,人類消耗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有四分之一被地球的植被「回收」,而大氣中增加的二氧化碳中,有兩成要歸咎於伐木造成的森林萎縮。植物還會釋放氧氣,對人有好處。栽種植物,讓人類既得到糧食,得到材料,保護好水土,還改善空氣質素,長遠而言又有利於對抗氣候暖化。這是大好事。

可是,要關注的不僅是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還有來自太陽的能量有多少被地球吸收了,又有多少被反射到太空中去。植物的顏色較深,會較多吸收陽光,從而提高地球表面的溫度。據氣候科學家的測算,在熱帶,植樹有降溫作用;而在較寒冷地帶,植樹卻會造成升溫。

目前,為了種植糧食作物,地球陸地的原始植被已有一半被破壞,土地開墾為農地。這對氣候變化有什麼影響,是推高了氣溫還是降低了氣溫,還沒有一致的科學意見。《紐約時報》的文章因而說:「由於我們並不知道答案,我們無法有根有據地預言,大規模造林有助控制地球溫度的上升。」

還要知道,植物為了降溫、防蟲等,會釋放揮發性氣體(V.O.C.s),其中包括甲醛、臭氧,都是重要的溫室氣體,都會加劇空氣污染。據說,美國東岸到了夏天,是世界上林木揮發性氣體的重災區。這些氣體與汽車廢氣、工業廢氣混合,危害性更大。化學反應產生的微粒,會影響雲的形成。耶魯大學的研究發現,林木揮發性氣體的多寡對氣候的影響,不下於地球表面顏色和碳儲存量的影響。植物可以儲存碳,但這不是永久儲存;到植物死亡腐敗或經燃燒,碳又會釋放回空氣中去。

文章還說,植物可以調控大氣的氧氣含量之說也屬於「神話」。即使地球上的光合作用停止了,大氣中的氧氣含量變化也不到1%。亞馬遜森林是地球之肺之說誇大了。植物對二氧化碳、氧氣的製造和釋放,其實是自給自足的。亞馬遜森林的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會原地製造、原地回收。這就是為什麼一個透明玻璃罩內可以形成自我循環的植物系統。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栽種植物有利於生物多樣性。

「這世界變化快!」對已有的傳統譜慧,別太自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