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世衛對自殺報道有指引

對於美國著名演員羅賓.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之死,即使不熟悉他的電影的人,知道消息也會驚訝;知道他是非常出色的電影、舞台喜劇演員,那就更覺得不可思議了。但若放到整個美國的大背景去看,感覺會不一樣。

據最新的(二零零九年)統計數字,美國這年有近三萬七千人死於自殺,自殺是美國第十大死亡原因。那年,全美國有近一百萬人尋求短見,其中79% 是男性。這是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數字。自殺是疾病嗎?從情緒病的角度去看,的確是病。據美國的統計,九成自殺死者患有抑鬰症或呈現情緒病徵狀。羅賓.威廉斯據說是因為抑鬰症而尋死的。從社會的角度去看,這又可視為傳染病。

自殺的傳染效應,人們很早就發現了,又稱為 「維特效應」。維特就是哥德一七七四年的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的主角,他戀上有夫之婦之後,被情所困,飲彈自盡。這書一紙風行後,接連有人為情尋死,是為「維特效應」。一些國家因此把《少年維特的煩惱》列為禁書。有心理學家翻查美國一九四七年至六八年的自殺統計數據,發現每一宗被傳媒炒作的大自殺案後的一個月裡,自殺案平均增加 2%,兩星期裡的升幅更達三成。若自殺的是名人,增幅更大。瑪莉蓮夢露一九六二年自殺後的一個月裡,美國的自殺率上升了12%

自殺的傳染性引起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注意,並為此發出指示,對象是傳媒,希望傳媒在報道有關新聞──特別是關乎名人自殺新聞時──要自律。內容主要是:
l   盡量抑制報道的篇幅
l   若涉精神病,要如實報道
l   不可誇大、煽情
l   不要把新聞放到頭版
l   不要刊登遺骸、現場或涉及自殺方式的照片
l   不可細意描述自殺方式
l   對於自殺原因,既不要說無法解釋,也不可隨意簡單化
l   要承認這樣的行為涉及諸多原因
l   不要說自殺是解脫之道
l   要體諒死者親友受到的傷害
l   着眼於悼念,而不必把死者抬舉為烈士或公眾偶象
l   說明自殺不遂招致的肉體傷害,例如大腦損害或身體癱瘓

香港的傳媒諱言自律,愛拿新聞自由作擋箭牌,不知道它們知不知道有這樣的指引?

遇到要退休或者剛退休的朋友,我常常忠告他們,要重新重立有規律的生活秩序。我是通過觀察和常理去提出建議的,因為見過朋友從前呼後擁的事業高峰退休後的失落,見過朋友從繁忙而有規律的工作中退下來而感到受社會遺棄的無所適從。日前在網上讀到「抑鬰症十個自然療法」(10 Natural Depression Treatments),第一條竟然就是我向朋友提出的忠告。還有一項值得知道:做些新鮮的事情、學些新事物。加洲大學洛杉磯分校「抑鬰症研究與診療計劃」的學者說:「每次去做不一樣的事情、挑戰自己時,大腦就會發生化學變化。」研究發現,抑鬰症不僅是心理問題,也是生理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