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知識就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

有朋友就這裡昨日的〈西方民主的不完全歸納謬誤〉一文說,科學可以解釋很多自然現象,但有其局限性,例如宇宙起源問題,科學就解決不了;問世間情是何物,科學也難有答案。

非常同意,科學確有局限性,但科學又予人幻覺,讓人以為可以無所不能,可以控制一切,製造出新的心魔。

科學近世的進步可說驚人,以前只存在於科幻小說裡的東西,一個一個實現了;屬於軍事機密的技術,一個一個變為民用,而且都迅速普及。人手一部的智能電話,功能之強大,已屬匪夷所思。資訊科技企業、大國軍事部門手裡還有哪些秘而不宣的「武器」?還有哪些待開發的構想?以近二三十年的加速度發展下來,未來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真難以想像。

蓋茨一九九五年出版了 The Road Ahead 一書,那時閱讀,如讀《天方夜談》。二十年不到,預言一一實現了。

照這樣發展下去,人的能力──從個人到人類整體──會擴展到什麼程度?邊界在哪裡?人已經顯得很狂妄了,要探索宇宙的起源,要製造人……都在向「上帝」的地位、角色挑戰。「人定勝天」已不僅是豪情之語,而是科學斷語。

這很可怕,哈佛大學教授 Michael Sandel 因此寫了《反對完美》一書,反對通過高科技在運動場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反對父母訂造超級嬰兒。這些做法已在我們身邊發生,只是沒有達到難以容忍的程度而已。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那一天遲早會到來。

這或許不應歸咎於科學本身,科學本身沒有對與錯的判斷,要作出判斷的是人,而人如果不加以約束,有永不滿足的心,欲壑一旦與市場力量、消費主義結合,就更如脫韁之馬,難以控制。

即使是求知之欲,一旦失控也並非好事。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一語對世人影響至大,中國的年輕人大概都知道這話,以之自勵。語中的「知識」,人們都理解為科學知識。不知道培根的意思是不是這樣,但這麼一來,偏差就大了。很不幸,現在的教育普遍有這樣的偏差,只教知識,不教做人。大學都重於為職場培養專才。

北大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在《中國人的文化精神》一文中引用了《淮南子》裡的一句話:「遍知萬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謂智;遍愛群生而不愛人類,不可謂仁。所以聖人既仁且智。」句中的「遍知萬物」就是我們今天理解的「知識」,而這樣的知識再多也不等於有智慧。

樓宇烈說:「知識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智慧是駕馭知識的能力,所以智慧才是力量。智慧包含了做人的道理,只有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才能夠應用知識。」

對於培根是否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這話,很多人有疑問,因為找不到準確出處。不要緊,記着另一句話:「智慧才是力量。」

6 則留言:

  1. Love the picture! LOL
    咁點先至可以有智慧呢?駕馭知識作惡算唔算智慧?智慧會唔會有好壞嘅呢?

    回覆刪除
  2. 中國古代賢人的論說中,「智」與「仁」總雙提並論。上文《淮南子》的引文中亦說「聖人既仁且智」,「仁」更在「智」之前。可見不可只追求智慧。除了天生的智者,智慧應只能外求吧?好在有大智大慧者為人類留下了大量經典。我等凡人,除了學習,能有什麼捷徑增加智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嗯~ 所以只會叫嗰啲聰明但心哋唔好嘅做「狂人」...
      如果只有天生智者,咁我可以慳番啖氣。如果係可以學習,你心目中有邊啲智者呢?

      刪除
  3. 這張照片真是嚇了我一跳,就如不斷發展的科技,令我招架不及,而想辦法遠離。

    「遍知萬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謂智;遍愛群生而不愛人類,不可謂仁。所以聖人既仁且智。」

    回覆刪除
  4. 做人的道理存在諸惡莫作種善奉行吧!這才是有智慧齁 。

    采雲飛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時,善惡難分;有時,難平衡。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