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世行預測:中國今年或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英國《金融時報》 克裡斯•賈爾斯 倫敦報道
2014-04-30

世界銀行(World Bank)今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正處於失去全球最大經濟體地位的邊緣,今年其經濟規模很可能落在中國之後。如果真是這樣,這一超越則要比人們普遍預期的來得更早。

自1872年超越英國以來,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大多數經濟學家此前預測,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19年超過美國。

上述數據是由世行國際比較計劃(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編制的,是對貨幣在不同國家的購買力的最權威估計,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大多數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機構所採用。這是自2005年以來該數據首次進行更新。

在對商品與服務的價格進行廣泛研究之後,世行得出結論認為,較貧窮國家的貨幣購買力要比早先預期的強,因而調高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相對規模。

作為對真實生活成本的估計,購買力平價(PPP)被認可為比較經濟體規模的最佳方式,比變化無常的匯率更為理想,匯率很少能反映出商品與服務的真實成本。IMF基於匯率指標估算,2012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6.2萬億美元,而中國的GDP為8.2萬億美元。

2005年世行認為,中國的經濟規模尚不及美國的一半,僅為美國的43%。使用購買力平價這一新的方法,並考慮到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顯著快於美國這一事實,世行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2011年中國GDP達到了美國的87%。

就2011年的情況而言,世行報告稱:“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但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則緊隨其後”。

IMF預計,2011年至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了24%,而美國僅增長了7.6%,所以今年中國經濟規模很可能會超過美國。

這些數據徹底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圖景,提高了大型中等收入國家的重要性。印度此前是全球第十大經濟體,如今已變為全球第三。2005年,印度經濟規模是美國的19%,到2011年達到美國的37%,該比例提高了將近一倍。

俄羅斯、巴西、印尼和墨西哥都進入了全球經濟前12強。相比之下,由於成本高、增長低的緣故,英國和日本相比2005年排行榜與美國的差距拉得更遠,德國的相對排位略有提高,意大利則維持了原有排名。

這一結果將加劇有關世行和IMF等全球性國際機構投票權的爭論,世行和IMF與全球經濟實力對比越來越脫節。

在考察實際人均消費時,該報告發現,新方法加上貧窮國家增長更快這一事實,已導致貧富差距“大大縮小”,“表明世界已變得更為平等”。

世界富國的GDP仍占全球GDP的50%,而其人口卻僅占全球人口的17%。

對比不同國家的生活成本之後,該報告還發現,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四個經濟體是瑞士、挪威、百慕大群島和澳大利亞,最低的是埃及、巴基斯坦、緬甸和埃塞俄比亞。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60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