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夠了」對「發展」的質疑

「發展是硬道理」是鄧小平的名言。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驚世發展,很大程度上源自這六個字。它改變了中國的社會面貌,改變了世界的力量平衡,甚至可以說改變了人類的歷史進程。六個字中的關鍵字是「發展」,以上的變化,都是因為中國人要「發展」的熱情推動的。

要發展,難道不對嗎?人類文明的歷史就是發展的歷史,是不同領域的發展推動着歷史車輪前進,車輪的滾動又進而激勵起人們更大的發展熱情,爭先恐後。在激烈的競爭下,不進則退是殘酷的現實。

現實的殘酷,卻又從相反的角度激發人們的發思,激起對「發展」的質疑了。

朋友日前傳來一篇可能在網上流傳的文章,就是這種質疑的反映。我把它稍加整理,放到「筆下留情」來,題為《幸福不在「更多」,在「夠了」》(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14/03/blog-post_26.html)。作者晨屏從變化急劇的中國移居巴黎多年,以陌生的眼光觀察如垂暮婦人的花都,寫了三個巴黎人的小故事,用「夠了」兩字串連起來。對於剛剛嘗到現代物質豐裕甜頭的中國人來說,「夠了」兩字何其逆耳。對駛上了發展的高速公路的西方(包括領先走進了富裕社會的香港)許來人來說,何嘗不是一樣?

在巴黎覺醒到「夠了」的,可能包括法國當代著名思想家、法國社會科學院名譽研究員愛德格·莫蘭(Edgar Morin),他在一篇批判文化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其中最嚴重的失誤,是不顧一切的「發展」觀點。

他指出,「發展」的概念總有經濟技術成分,即「發展」是用增長指數等來衡量的,從而暗示一個假設:經濟技術的發展是「人類發展」的火車頭,西方發達國家是它的成功模式。它唯一量度的是生產增長,而且重量、輕質,忽視由此而來的道德和心理遲鈍,忽略了其他難以量化的東西,例如生命、痛苦、歡樂、愛情、奉獻、誠信、良心等。「發展」追求知識專門化,而限制了人們的智慧能力,對根本和全局的問題視而不見,以致在複雜問題之前束手無策。「發展」所經之處,掃蕩了文化寶藏與古代傳統和文明的知識。

他認為,「發展」當然給人們帶來了科學的、技術的、醫學的、社會的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對環境、對文化的破壞,造成了新的不平等,結果是新式奴役代替了舊式奴役。

對「發展」的質疑其實已不限於少數思想家,近年出現的「慢活族」、「樂活族」(LOHAS,健康與可持續生活方式)、保育思潮、綠色思潮等,都是社會對過度「發展」的反彈。中國也在推動新的增長模式了。

不過,一些巴黎人那種「夠了」的生活與生意模式,可不是你想做便能做到的,必須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才行。否則,你根本生存不下去,結果是死路一條。「夠了」地過活,也得頂得住「機會成本」帶來的壓力和誘惑。「發展」若是一個漸變的緩慢過程,這比較好辦;「發展」若以時代劇變的形式出現,有中流砥柱定力的,能有幾人?

1 則留言:

  1. 最後一段好精彩!中國人有句古話:衣食足自會知榮辱.
    看了電影"華爾街人狠",西方那一套放任式的自由,說我虛偽又好,食古不化又好,我無法接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