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讀懂中國不容易

北京剛舉行了中共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這是習李班子上場拿出行動綱領來的會議,以展示就此後十年如何進一步沿着中國改革開放路線前進。全世界於是密切關注。中國的發展,又到了一個關鍵時刻。

中共自改革開放以來的三中全會都具歷史義意,而又以每個十年初期舉行的三中全會特別有深遠影響,一九八四年、一九九三年、二零零三年都舉行過這樣的會議。意義最重大的當然是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船自茲啟航。

奇怪的是,當年都似乎沒有多少人能及時看到會議的歷史意義。這大概與中國執政黨特立獨行的行事方式有關。中國的政治體制完全與外國的不一樣,推行政策有自己的一套方式,而這些都是外界特別是西方非常陌生的。於是,對中國看不懂。

三中全會之前,「21世紀理事會」在北京舉行了會議,與會的數十人都是世界各地的前政要、著名學者、企業領袖。會議主題是「讀懂中國」,這意味着過去一直難以讀懂中國。

貝格魯恩治理研究會主席貝格魯恩的一番話頗有意思,指出了中國政治體系相對於西方的四項優點:
第一,中國政府壟斷權力,能進行長遠規劃,這也是中國長久以來的傳統;
第二,中國歷史上有政府必須做好本分的文化,而西方沒有,西方政客如要上任,就要激烈競爭;
第三,中國的官僚體系以賢能為基礎,而西方政客比拼「民望」;
第四,形成共識的方式不同,在中國,一般要在內部凝聚共識,然後推行政策,受到外部的壓力相對較小,而西方政治是你死我活。

像中國這樣數十年一以貫之的政策規劃,是全世界都沒有的。

對於中國文化,西方一直視為異類,每一方面都與西方不一樣,讓他們驚訝之餘,又產生過很多一廂情願的附會。譬如,有人從宗教角度出發,以為中文是巴比塔倒塌之前上帝創造的語言,試圖從中找尋上帝留下的信息。其中果然有不少有趣的發現:女媧即夏娃;「婪」字為記示夏娃從林中偷吃了禁果而造的;「船」字一舟加八口,是諾亞一家八口乘大船逃過洪水一刦的印記;「惡」字以掏空的十字架彰示原罪之惡;……。

再沒有人這麼穿鑿附會了,但中國自啟蒙時代以來,就被歐洲不同學派的人視為歐洲文化的對立面,有人從善的方面、有人從惡的方面按自己的需要去詮釋中國,以加強歐洲的自我意識,為我所用,以自我糾正。即使對中國滿口讚美,如伏爾泰,如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目的亦一樣。這樣的讚美並不壞,只是作為中國人,不必為之沾沾自喜。

回到三中全會上去。對這會議的重要性,從早兩天傳媒和市場的反應可以看到,都看不準,經歷了從充滿期望,到失望,到大喜的跌宕。這其實反映了急功近利的短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