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西方的恐懼 香港的恐懼

美國總統羅斯福一九四一年提出了四大自由之說: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貧困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到今天,即使在號稱最自由的美國,這四大自由仍然屬於願景。在全世界範圍來說,更是這樣。其中一個關鍵,是人們喜歡製造恐懼,恐嚇別人,也恐嚇自己。

在政治文化中,恐懼是很有用的利器,可以自高身價,有助爭取選票。各地的選舉中,都可以看到政客用這一招,把無知選民嚇得一悚一悚的,然後自己扮演選民利益保護者的角色。不一定政客才這麼卑劣,非政府組織也一樣。二零一零年,美國人各大電視網絡都播映了一段叫做 Chinese Professor(教授)的電視宣傳片(YouTube 可以找到),是一個叫「公民反對政府浪費」的 NGO 推出的,背景是二零三零年的北京。這片很值得一看。儘管我們覺得可笑,很多美國人卻真的被嚇倒。這是有根據的:美國同年的一個民意調查發現,41%美國人相信中國是世界領先的經濟強國,比相信美國最強大的人還多。

在恐懼之下,人的決策和行為都受影響。有學者認為,人在恐懼時常常會「遺忘自身」;注意力都集中在產生威脅的事物上面,以致忘記了自己的選擇。更可怕的是,你怕什麼,什麼就真的會出現。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早就警告過世人:認為衝突不可避免的想法反而會成為衝突的一個起因。你恐懼之下的行為給了對手錯誤的訊息,形成了惡性循環,最終造成衝突。這就是俗話說的「越怕鬼越見鬼」。

你怕什麼,也暴露你的思想、個性、狀態。政治學家 Dominique Moisi 說:「告訴我你怕什麼,我就能告訴你你是什麼樣的人。」從個人到國家,都可以從恐懼什麼分析其自身存在什麼問題。

最近看到的一本書,就從西方對中國的害怕,指出西方的一些問題。這本書叫 Who’s Afraid of China? Chinese Soft Power,作者是美國學者邁克爾.巴爾 (Michael Barr)。中文譯本名為《中國軟實力:誰在害怕中國》,書名的主題與副題對調了。

書中一個觀點是:「一件事物若要引發人們的恐懼,那麼它出現的環境就必須讓人覺得可怕。恐懼中國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中國崛起之際正是西方深陷哲學和政治質疑之時:他們懷疑自身制度,開始質疑其長期持有的普世價值觀以及自身政府體系的優越性。」西方面對的環境變化包括:科學挑戰上帝創造生命權力,宗教權威衰落;通信網絡不斷發展;家庭結構、性別角色受到衝擊;出生率下降、移民湧入帶來文化衝突,等等。

Thomas Friedman 一番話很能代表西方面對中國崛起的複雜心理反應:「我們看到了他們的能耐,把我們懷念的一些東西寄托在他們的身上──『樂觀進取』、『說到做到』、『眾志成城』和『不顧一切』的態度,這些態度曾經讓我們建起了高速公路和水壩,並把人送上了月球。……西方害怕中國提出中國視角,反映了西方國家自身的無能為力。」中國其實在玩着西方玩過的「遊戲」,「卻在同一場遊戲中『打敗』了西方國家。」

書中指出:「十六至十八世紀,歐洲積累了巨大的經濟資本,但是當時它們並沒有現在廣受推崇的民主價值觀。從這個角度講,中國反映了歐洲的歷史,歐洲資本主義的條件是由專制政治結構創造和維繫的,而這種專制政治結構在中國卻遭到了西方的抨擊。這就相當於中國把一個秘密公之於世了。中國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僅僅是再現了西方已經忘卻了的過去。」

不妨把上文中的「西方」置換為香港,這樣,就好理解很多香港人的恐懼了。
**
美國的《中國教授》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TSQozWP-r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