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已開民智 不惜字紙

一設計師有感於辦公室裡的用紙浪費,
把用機密文件切碎而成的廢紙加入樹脂,
製成這小櫃子。
不知道打什麼時候起,我對紙心存敬畏,對於一些人不珍惜紙張,我常為之側目──側目而已,不敢干涉。

這樣的側目常會發生,多在洗手間。自從十年前的沙士一役後,香港越來越多公共洗手間有了抹手紙供應。常見到有人洗手之後(多數不過簡單沖沖水)濫用抹手紙。你不必用眼睛觀察,聽着就知道拉出了多少張抹手紙。把手抹乾,其實一張抹手紙已足夠,可是你會聽到有人拉出一張、兩張、三張……,而且很馬虎地揩揩手就扔掉,手應該沒有真的抹乾。

抹嘴也一樣。記得當市場上開始有小包裝的紙巾供應時,人們比較珍惜紙巾的使用;在一起用餐的場合,常見一些女孩子把四層的紙巾小心撕開與同伴分享。這情景現在絕對看不到了。大抵因為紙巾不再有四層的,也不再矝貴,常有免費贈送的。對成卷、成盒的紙巾,使用就更大方。要揩抹點什麼,例如抹抹小嘴(大嘴巴也大不到哪裡去)一拉就長長的一條,或颼颼颼地連拔幾張。對之,我也常為之側目。

──只能側目,因為身邊大部分人都這樣,大人小孩都不覺得多用點紙巾有什麼問題,那值什麼錢。用計算機按按,真的會發現完全不值得肉刺。

不但用來揩抹的紙在浪費,用來畫畫寫字的宣紙也一樣。我練筆捨不得用宣紙,會用毛邊紙甚至報紙。宣紙對水墨的反應不一樣,有時以不同的宣紙練習也是必要的。但我見到一些人隨便舞弄一下筆墨,也鋪開一大張宣紙。一不如意,就拋到字紙簍去。

「字紙簍」這名稱很有意思。「字紙」不是一般的廢紙,而是指寫過、印過字的紙。以前,中國社會很多場所會有「敬惜字紙」的標語,以示對字和紙的敬重。那時,識字的人不多,但人們都知道文字的重要,知道紙主要用來寫字、印書,有字的紙當要「敬惜」。那時很多地方有焚紙爐,專門用來焚燒字紙。在中國文化中,焚化意味着與神靈世界相接,而字紙是要焚化飛升的。

據說,唐太宗一次親征渡海,忽然巨浪滔天,太宗即在紙上書「免朝」大字,焚落海中,浪濤遂平。《紅樓夢》裡也有這樣的話:「你很看真是紙錢了麼?我燒的是林姑娘寫壞了的字紙。」

為了勸人珍惜字和紙,以前有《惜字律》,就是勸人「敬惜」字紙的書。其中一種叫《文昌帝君惜字律》,內有「文昌帝君惜字功律二十四條」,就是珍惜字紙善行能立的功德,第一條是「平生以銀錢買字紙至家,香湯浴焚者。萬功。增壽一紀。得享富貴。子孫賢孝。」真是功德無量。而「文昌帝君褻字罪律二十九條」的第一條,是「將人錢買要浴焚之字紙,取用作踐者。一百罪。殀折。子孫貧賤。騙人買字紙錢,不買字紙焚者。一百罪。定然惡病殀折。」

或曰,昔時民智未開,才會提倡「敬惜字紙」。那麼,香港當今民智已開,該不必重刻重印《惜字律》,人們也懂得敬惜字和紙才對,可是你看看免費報紙的下場。

我的包包中也有紙巾,但只作備用,因為有手帕。現在還有多少人用手帕?下回與朋友圍桌聚餐,注意一下便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