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享受過程:從速寫到鋼筆畫

「醉夢紅樓」 音樂會速寫之一
 不久前在深圳逛超市,無意中買了一本小巧的「記事簿」。稱之為「記事簿」可能不恰當,因為它每頁是空白的,沒有行線,像以前的「拍字簿」,不過小得多,只有12厘米5.5厘米,厚度接近兩厘米,比我那「古典」手機稍大。封面較講究,仿皮,有花紋。我不知道這是作什麼用的,可能是便條簿,放在案頭寫了可以隨便撕下來。我見到,很喜歡,因為正合我所用──可以握在手上,畫速寫。

我喜歡畫畫,但從來沒有投身進去,因為知道花不起時間。曾經試過畫畫速寫,都是旅行時做的,帶上小畫簿,在旅行空檔中塗寫一下,常在車上船上畫畫景物。長江三峽大壩未「高峽起平湖」之前,一次從重慶坐遊船順流而下,「千里江陵一日還」,一直在甲板上畫。船在急流中飛馳,手中的筆像跟它賽跑。

船到瞿塘峽,入燮門前,有著名的石寶寨。這是江邊一座孤立石峰,以依山而建的十二高木構塔樓馳名。船在那裡急速拐彎,面向石寶寨的視角不斷改變,我不斷畫,畫出來的石寶寨其實不真實,是不同角度的綜合體。如果是人像的話,那就是畢加索那樣的人像了。

那次旅行其實是採訪活動,回來後,一位前輩見到我的畫,要我送他一幅,於是把自己認為最得意的石寶寨奉上。前輩已去世,石寶寨也因水位上升而淹沒了一大半,只留峰頂部分露出水面,成了孤島。我那幅畫,大概也毀了,幸好我留下了個影印本,只是不知道放到了哪裡去。

速寫主要為練筆,加強下筆時的信心,還有觀察力、記憶力。認識一位讀設計的年輕人,老師為加強他們的基本功,要求他們每天畫一百幅速寫。這等於要他們每時每刻都動筆,要做到不假思索,見到什麼畫什麼。一段時間之後,即使不能「下筆如有神」,也可以練出膽來。

「醉夢紅樓」音樂會速寫之二
速寫其實也花時間,旅行途中常常無暇顧及。後來,我的筆就放下了。也曾買過速寫本,可是都嫌太大,不方便隨時拿出來,隨時畫。這次買了那小巧的本子,最初也只是放着,後來想起來,就放到背包上,準備再練練筆。可以做的時間其實不多。能定時做的,是候車時的幾分鐘。在地鐵上沒有座位坐下看書,若有個地方靠着,也可以畫。畫的於是都是人像,你不可以老盯着人去畫,只能瞄一瞄就下筆,瞄一瞄就下筆。畫了好些天之後,發覺畫得最多的,是迷首手機的形象,難怪早幾天在中央圖書館一個油畫展中,一連到幾幅同樣題材的作品。

那天參與宏光的「醉夢紅樓」音樂會,也趁着空檔畫了一下。速寫不求細緻,反求在聊聊不多的筆觸下構成的線條趣味。這樣畫,一幅可能只花若干秒。可是昨天看到北京鋼筆畫家李景峰的文章,他追求的卻是另一極端:極折磨人的一筆一筆細緻刻畫的過程,畫「一幅24英寸的畫,每天工作10小時,要畫上20天,近200個小時」!

李景峰搞攝影三十年了,後來發覺數碼攝影技術發展得太快,攝影創作「已經失去了過程」,於是「畫鋼筆畫,就是要享受這種過程。鋼筆畫讓我重新回到藝術的原本,回到人對自身能力的挑戰」。

這發人深思。對於我, 200小時的過程享受不起了,幾十秒的過程我已很享受。至於音樂,「享受排練,享受演出」,過程就長得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