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維港上空的躁動與不安

周天布火雲,赤熖壓城燻。
這幀照片有點趣味,是日前拍攝並加工的。完成後,立即想到那幀著名的畫作《吶喊》(Sreaming)。不知道怎的,我以為那是梵高的作品,後來一查證,才曉得記憶被誤植了,該出自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 1863-1944)的手筆。

《吶喊》可能是最廣為人知的藝術作品,它色彩艷麗卻讓人不安,前面那變形到像骷髏一樣的人像,在「二次創作」中被大量利用,成了流行文化中一個重要標誌。這作品其實有四個版本,兩個油畫版本,兩個粉蠟筆(pastel)版本。其中一個粉蠟筆版本,二零一二年以近一億二千萬美元(近十億港元)的天價拍賣出。它的不同版本屢次在博物館中遭盗竊,然後失而復得,使這作品更廣為人知。

蒙克的創作理念,是要通過作品去「探討人的靈魂,也就是我的靈魂」。他談到這幀畫的創作經過:「一天傍晚,我與兩位朋友到海邊散步,夕陽一下子腥紅如血,我突然疲乏難言,不由得停下步伐,倚在柵欄上。藍黑色海灣的上空,吞吐着火雲血舌。兩位朋友走到前面去了,我落在後面,在恐懼中顫抖。接着,我聽到了大自然巨大而無盡的呼號。」他又說,此後多年裡,不斷受到這作品中精神狀態的折磨,「大自然在我的血液裡呼號」,他的精神瀕於崩潰。

蒙克的《吶喊》
它廣受世人注意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它的內涵。普遍認為,它深刻地刻畫出現代社會中世人的噪動與不安。據作者所言,似乎更應從另一角度──大自然的角度──去理解,在呼號的不只是畫前面的骷髏形人而已。想想:照目前人類對大自然資源毫不吝嗇的濫採濫用,地球還可以支撐多少年?石油資源,餘下的夀命只能以十年計。人不要總說「救救地球」,要呼籲「救救人類」。地球沒有了人,可以過得很好;人卻不能沒有地球,人只有一個地球。

我的「作品」當然沒有那般戲劇性。那天下班回到家裡,看看維港,能見度甚高,沒有煙霞。大嶼山那邊,沒有積雲堆壓;維港之上,縷縷白雲如絮,點綴着藍天,有一定高度。我知道,當天的晚霞一定艷麗,到太陽落山了,偏紅的陽光從地平線之下折照到高空,會為白雲染紅,色調萬千。

看着太陽就要落到山後了,我才走上天台去,靜觀漫天雲霞色變,陸續拍下夕陽晚照。

可是照片讓我失望,原因是早些天把相機的ISO調到最高的1600去了,拍照時忘了再調回來,拍出來的照片的雜訊多得難以接受。難受之餘,想到「廢物利用」,索性把雜訊、微粒進一步放大,再讓色彩充分飽和,最後弄出了這樣的照片來。一看,不就是《吶喊》裡的天空嗎?前景沒有變形的人像,但墮入黑影中的維港兩岸,光影神秘迷離,也足讓人不安吧?

《耕海》

昨天,做了個版頭,配上五絕一首:
周天布火雲,
赤熖壓城燻。
昔日珠光歛,
精頹智欲昏。

補充:
Tracy 留言說,赤熖騰空的照片令人不安。換一幀照片的話,就與文章不配了。那就另補一幀吧,也是前些天拍的,是加工成黑白木刻風格的海港照片,看不到天空,看不到兩岸景色,可能讓人以為是五十年代景象了。那時,香港人人人拼搏,搵的是血汗錢,不是靠炒得來的快錢。

另外一張,是昨天拍的,夕陽在山後放射出萬丈霞光,這會看得心裡舒服些,可惜高天無片雲,少了些點綴。

3 則留言:

  1. 老師,加工過火了,真的讓人不安,可以換一張嗎.............TRACY

    回覆刪除
  2. 謝謝老師, 其實照片無罪,不安的原因是現代科技的錯,照片推得過度, 顏色會古古怪怪, 老師用”吶喊”來相比的話, 電腦不會把情感存在顏色中表達出來,所以電腦的改造相片,可能神似,但不耐看.反觀”吶喊”的色彩,到今日依然震撼人心

    TRACY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