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電腦輸入:君子動口不動手

多年來,常有朋友問,想學中文輸入法,該學哪一種輸入法比較好。這樣的問詢,早年較多,後來逐漸少了,已有一段時間沒有人提出。看來,可能以後都不會再有人關心這個問題了,原因是,語音輸入越來越實用,何必動手?

還帶着科幻感覺的語音輸入,用說話去操縱機器、讓機器把語音即時變成文字,已經進入實際生活,成為一般人都可以擁有的科技手段。對於電子產品上,我沒有「貪新忘舊」的時習;使用的手提電話,相對於智能通訊工具來說,屬於非常「不智」的產品。近日見到家人以智能電話、iPad展示語音輸入功能,對個人通訊產品功能之強大,的確有新的觀感。

對於一些事務繁忙的人來說,這功能可能有很大幫助。譬如一邊駕車,一邊可以用口指揮手機,撥電話、發短訊、記備忘錄,甚至寫微博、寫文章,也可以查詢、搜尋。對於喜歡「動口不動手」的君子們來說,這是莫大的方便;可是對於更欣賞「袖手無言味最長」的人如我,就不怎麼有吸引力了。雖然不再用筆寫稿了,但運用鍵盤仍有十指連心的感覺,使用上廿年,也就日久生情,不必再「見異思遷」了。

當世界進入以數碼技術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之初,怎麼讓中文參與數碼革命是華人世界一個重大的革新課題,各地研究人員拿出的中文輸入法數以千計。二三十年下來,經受得起考驗而在兩岸三地廣泛使用的輸入法,似乎不太多。在大陸,最普及的看來是普通話拼音輸入法,這是大力「推普」的副產品。大陸只要讀過小學的人都懂漢語拼音,對着電腦,學會打鍵盤就懂得輸入中文了。台灣似乎是倉頡輸入法的天下,香港也流行倉頡,還有簡易輸入法之類。

我使用的卻是大易輸入法,也源自台灣,是一種「拆字」非常合理、易學易用的輸入法,把一個一個字根按筆順組合起來就成。我當初接觸電腦,也曾學用倉頡,結果是邊學、邊用、邊罵,為的是「拆字」極不合理,而且有很多根本無法按規則打出而要強記的字。後來改學大易,就「一天光晒」。它也有缺點,就是要用40個鍵,連數字鍵也用上,一些筆記本電腦的鍵盤就無法採用。來自台灣的鍵盤上,字鍵右下角的字根就是給學用大易入法者使用的。

坊間至今有很多教授倉頡輸入法的書本和課程,但鮮有關於大易輸入法的,因為它只有兩頁紙就全講明白了,花半天記熟字根和拆字規則就會用。

遇到有朋友說要學中文打字、要我介紹學什麼輸入法時,我知道他們不會天天打中文,都要他們不必學,用手寫板或簡易輸入法之類好了,要麼用拼音法。這些方法的效率差些,但方便記憶。大易也好,倉頡也好,不常用,很快就忘記。

不管什麼輸入法,用上之後,就意味着把筆冷落了,這真讓人替為人類文化發展與積累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的筆桿子難過。日前,拿出不久前買來的銥金筆,在燈下抄寫一下詩詞,發覺對筆尖游走、輕重的控制,竟是生疏了。這筆主要是為了整理、抄寫個人詩詞而買的,這工夫看來還得練練筆才能進行呢。

至於以語音輸入「寫字」,希望沒有非用不可、非要喋喋不休不可的一天。何況中醫古訓有云,「少欲以養精,少言語以養氣,少思慮以養神」呢。

我對語音輸入沒有興趣,但對它在中文輸入方面的前景很樂觀。中文是帶音調的單音節語言,語音辨識較方便。這將是中文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上的一個很大的優勢。

補記:朋友指點:「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都可以用大易,可以下載台灣網友製的LIME-HD,很好用,還有智能詞組。」非常感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