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訪農場 吃大鑊飯

「大鑊飯」的飯焦
 朋友在台山有個農場,我們早就想去看看。這位朋友是台山人,但身份卻是美籍華人,是從美國回來辦農場的,可能還搞搞其他生意。

台山人漂洋過海到美洲謀生的人很多,從「賣豬仔」的年代到現在,風氣不斷。在三藩市(舊金山)、紐約等城市的唐人街,台山話過去是通用語言。到近年,這情況有所變化,從大陸各地移民去的華人日多之下,普通話有成為唐人街新的主流語言之勢。台山人仍然有不少人希望移民到美國去,過去「賣豬仔」是因為生活艱難,如今移民的原因就較複雜了。

在我認識的台山人當中,有人靠着多年在香港打工的積蓄,在家鄉生活得很好,在鄉下有房子,在台城(台山縣首府)也有房子,不到退休年齡就不用工作了,優哉遊哉。可是偏要移民到美國去,不惜為此借錢。到了那邊因為語言不通,要在唐人街打工還債,兩夫婦都捱出病來。他們最好的理由,可能是為了子女「前途」吧。

農場裡的鵝群
有人漏夜趕科場,也有人辭官歸故里。那位倒流回來的朋友卻不喜歡那邊的生活。他物色了一個在山坡上的農場,訂了三十年契約,一年只要交幾千塊錢租金。他一方面種各種水果拿到市場出售,但更主要的似乎是,營造一個自己喜愛的生活環境,過自己喜愛的生活。

習慣了現代城市生活的人,到他的農場裡過活可能很不習慣,會覺有點清苦,例如沒有冷氣機,家電以乎只有電飯煲和電視,熱水器用的是太陽能。

農場一角
但吃的都是有機食品,是城市人近年熱衷追求而未必真吃得到的。他也養雞養鵝,雞主要用來下蛋的。雞只自然放養,自由覓食,不餵飼料。我們到北陡想吃雞吃不到,當地人說,雞只都在政府規定下打了針,暫時不能吃。到了農場,馬上提出要吃雞,後來才知道這難為了主人,一是雞只本不是為吃肉而養的,二是雞只自由放養,抓一只好不容易呢。

這一頓飯,在涼棚下面吃,怕熱的吃得一額汗,但在摘來、撿來的白蘭花、茉莉花、雞蛋花的清香陪伴下,吃得愜意。魚蝦是早上從剛打漁回來的漁民手上買來的,冬爪、苦瓜是農場無機種植的,都無比鮮美。百分百的走地雞,肉質、肉味自然與嬌生慣養的飼料雞不一樣;雞皮全無脂肪,很放心地都吃了。

進入農場的小路
到大家都放下筷子時,飯才煮好,可是誰都忍不住要吃,因為那是久違了的名副其實「大鑊飯」,是主人用柴火以直徑兩英尺以上的大鐵鑊煮成的。飯有特別的柴火香味,更特別的是,有金黃的飯焦,從鑊裡鏟起,是很完整的圓拱型一大片。團友中有人特別愛吃飯焦,得到意外的滿足。

農場裡的雞蛋花
我不知道朋友的農場有多少經濟收益,但看來這不是他最關心的。他的最大滿足是農場裡的生活。我看到一堆一堆像是黃蠟石的石頭,十幾個收集回來的石臼,應該是農民不再舂米而棄用的。喜歡這樣生活的人不少,朋友有廣州的友人在農場有一房間,有空便從廣州駕車而來度假。還有親戚的子女來了,提出要帶營帳來露營。

台山位於珠三角的邊沿,經濟發展水平不及珠三角中心地帶各縣市,但有後發的優勢──可以成為先發展地區的後花園。

(台山西部行之四,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