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墨分五色與C、D、E……餐

最近學起塗鴉來了,只用水墨。對於水與墨在宣紙上引發的無窮變化,既歎為觀止,也手足無措。

我對於毛筆書法有多年經驗,這對於畫水墨的用筆有幫助,但對於用墨,幫助就很小了,有時幾乎有無助之感。傳統書法只重於用筆,用墨並不重要,基本上,墨和好了之後,就一個墨色地寫下去。即使有變化,也只是同一個墨色的濕與乾的變化。寫行書、草書,蘸墨之後一筆寫下去,字字相連,墨由濕到乾,最後出現飛白的效果。有時蘸墨之後再點一下清水才寫,墨色的變化會多一些,但相對於以水墨寫畫,變化非常有限。

中國的墨真是個神奇而重要的發明。水墨水墨,水先於墨,從量來說一點不錯。墨的濃度很高,有時,幾滴墨和上水,就可以畫出很多畫面來。傳統的水墨畫理論說,「墨分五色」,以示墨色變化之豐富。事實上,這只是個籠統的說法,墨又何止有五色?應有無窮的色。

即使不和水吧,墨色的黑就有不同的黑。對於一般人來說,黑不就是黑嗎?難道還有深一點的黑、淺一點的黑?我也有過這樣的疑惑,可是一比較才知道,不同牌子的墨汁,確乎黑得不一樣。這是中國古人早就知道的,因而講究墨──不是墨汁──的好與壞、新與舊;追求的墨色要黑,還要亮。

黑如是,白亦如是。紙的白色很不相同,你要追求不同的白色,和黑與白的對比,就該講究不同的紙。

水和上墨,再加上不同的紙質、用筆之後,造成的墨色變化就無窮無盡了。這不僅僅是灰色色階的變化而已,濃淡乾濕之間的踫撞、暈染而成絪縕,不但產生不同的灰,還有不同的衍化、紋理。這不易控制,不易複製,產生的效果常予人驚喜,對畫者是很大的挑戰。有畫家說,水墨讓人上癮。

接觸過水墨,你會覺得,只知道黑白分明,只知道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真是無知,損失的不只缺了灰這個色,而是一個比黑比白更豐富多彩的天地。

可是現實世界裡很多這樣的人,只知道在自己極端的、非黑即白的小天地裡打轉。

今天早上在電視看到鍾南出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訪問,說到H7N9禽流感會不會人傳染人的問題。他沒有如答是非題的說「會」還是「不會」,而指出根據現在的事實,沒有發現它會人傳染人,但不等於說它不可以人傳染人,因為H7N9還在變化。像SARS,早期傳染性不強,獨立性也不強,後來傳染性就變強了。

我有個很新鮮的感覺,不是對這答案,而是這樣的理性態度。

不知道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面對的時事「是非題」越來越多了,大量問題被傳媒簡化為是與非的對決,逼着你要在A餐還B餐之間作出抉擇,而且經常把問題先定性,還給你選定了,例如只能選A餐,B餐根本不可接受,而CDE……餐是不存在的。

學水墨,最讓人神迷的,卻正是CDE……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