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星空下的白晝

尼泊爾Annapurna 登山營地景色
在《國家地理雜誌》網頁上,看到一幀有點奇怪的照片。照片上面的三分之二是天空,深藍色的天幕上,繁星滿布,密密麻麻;下面三分之一是山巒,有銀白的雪山,有凋黃的草坡,有徒峭的崖壁,一草一石都歷歷在目。

這景色全無人蹟,如世外孑遺之地,冷峻中有點詭異。為什麼會有這樣感覺?一想,是因為其中的天造與地設似不可為,看天空分明是夜晚,看大地卻如同白晝,難道是日夜各曝光一次拍成的照片?

一看說明,才明白是怎麼回事。這是尼泊爾Annapurna 登山營地滿月之下的景色。

Annapurna 登山營地的海拔達 4130 ,照片上所見的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的頂峰,從拍攝地點到頂峰,還不多四千米海拔。在完全沒有人為污染,而又更近天宇之下,那裡的空氣接近全透明,大地在滿月下竟然明亮如晝;而月明卻不星稀,在月亮周邊可能有些星星被月亮的光芒掩蓋了,但在周天而言,該是群星擁月才對

這樣的景色,在當地,或者在現代繁榮、現代城市湧現之前,可能到處司空見慣,一點不稀奇,可是對於今天的城市人,特別是生活在以燈光夜景馳名於世的香港的人如我,就嘆為觀止了。眼界只限於今天香港的年輕人,可能以為夜空最多只有一二十星星。

幾天前,在電視上聽到報道說,尖沙咀的夜空比「國際標準」光亮一千二百倍。這是胡說八說的信口開河。據報章應該較準確的報道,所謂「國際標準」,是不受人工光源影響及沒有月亮的夜空的天空光亮度(自然夜空亮度)。據香港大學物理系近年量度得到的五百萬個數據,尖沙咀的夜空比以上亮度光1200倍;各個採光點中最暗的西貢天文公園也亮20倍。我真想知道,在西貢天文公園看到銀河會有多光亮。大概,在香港的一千一百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內,已找不到一處無光淨土了。

這是我們追求現代化、建立起都市繁榮付出的代價。大抵,世界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要付出代價的,你得到了某一東西的同時,你也就同時失去了某些東西,無法兩全其美。只能做到的是,把得失之間的反差盡可能緩和,不要都是「零和」、總是「零和」,得失相抵。這很多時候取決於你怎麼想,你要看兩盤帳,要看到得,也要看到失。這才可以知道自己處於什麼位置。

我很相信,生活在Annapurna 的人很可能不怎麼覺得那裡的夜空有多漂亮,這就如同我們不怎麼覺得維港的夜色有多漂亮一樣。如果位置調換了,從Annapurna 來的人一定對維港的流光溢彩目迷五色,而我們一定對Annapurna 的星空驚嘆不已。

我們把香港建成國際大都會之後,失去了不少東西。不過很多東西也不是真的失去了,只是不再輕易得到而已。這有好處:我們更懂得珍惜失去或可能失去的東西。

可是,人們似乎不懂得珍惜擁有的東西──這可能更值得我們警惕。
**
舊文重溫〈月光,星光,陽光〉: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10/07/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