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成語:濫用與錯用常見

日前收到一個文化社團的函件,劈頭以四字詞「時光荏苒」引領,闡述社團慶祝成立若干周年諸事宜。我為之失笑,不是因為這四字詞用錯了,而是讓我以為這是某個中學學生會發來的信件呢。

對於成語、熟語的運用,有人很反對。早幾年,台灣一位教育部長就認為「用成語會讓人腦筋渾沌」。這引起一番爭議,記者把正巧訪問台灣的金庸也捲入漩渦了。金庸則認為,很多模糊的觀念、很多複雜的話,成語用四個字就說明了,簡單明了,但不要讓成語淪為陳腔濫調。

我很贊成這態度。能適當運用的話,中國的成語有很強的表達能力,常收到要言不繁,濃縮簡潔的效果,是中國文化中很寶貴的遺產,不但有語言價值,還有歷史、哲學、價值觀傳承上的意義,沒有理由棄之如敝屣。

但成語就是現成的話,你使用就是重覆別人說過的話了,使用時就不得不謹慎,一是不要用錯,二是提防濫用。有些成語是某些人特別愛用的,例如讀小學生作文,就會遇到不少小學生初學上而愛順手拈來的成語,如目不暇給、精彩萬分、繞梁三日……,時光荏苒也該在此列。

曾經讀過某位語言學家(好像是呂叔湘,一時查不出來)就此提出告誡,叫人寫文章不要濫用成語,以免像小學生作文了。有朋友在某大文化機構給新同事上中文寫作課,也提醒同事不可不假思索就寫出這樣的成語來。

可是你很難整理出一個表來,規定哪些成語、哪些四字詞禁用。這全憑大量閱讀之下感覺得來,沒有這基礎,就難免沒有判斷能力了,甚至錯了也不知道。如今,你若做編輯,遇到有年輕人引用起成語來,非得加倍小心不可。

呂叔湘曾屢次就成語的誤用、濫用為文,有一次是《人民日報》寫了個《全國武術比賽偃旗息鼓》的標題,而其實不過是說比賽「圓滿結束」了。呂叔湘去信批評說:「我們有些同志老愛用成語,搬典故,而且三回有兩回用錯,不用行不行?不行!那不成了大白話了嗎?不讓人瞧不起嗎?存着這份兒想法的人可多了,從作家到記者,老師到學生,不計其數。」

呂叔湘又提出「多用套話不是寫文章的正經路子」。何謂套話,成語就是一種。他說,成語不是不能用,但有兩個原則,一是非用不可時才用,二是不能接二連三地用。他還說,白描難啊,但古往今來的好文字,沒有不是靠白描取勝的。

他後來提出:「成語之妙,在於運用,頰上三毫,龍睛一點,與其濫也寧嗇。」

中國的成語言簡意賅,用在翻譯上,常可減少翻譯中常上的冗繁。可是,這比一般運用成語更要慎而重之。有典故的成語帶着濃重的中國歷史背景,絕不宜使用,在真接引用的某外國人的說話中,更不能出現。

對現代文化人來說,成語雖是現成的,卻也似乎太難了。我在一封由某大報總編輯與某電台總監聯名發出的信件讀到「現特函垂詢」時,幾乎暈倒。「垂詢」該是上級對下級的詢問啊!兩人似乎高高在上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