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追求「血拼」快感成為群體行為

寧可不睡覺而用盡每分鐘去「血拼」去吃喝的消費行為,有它的特定原因,例如這樣的欲望被壓抑太久了而尋求釋放,就好像從禁錮中釋放出來的行為一樣。這樣追求的其實是一種快感。

我明顯地感覺到那位從雅加達回來的小姐要花錢的亢奮。

為了盡量利用時間,她選搭凌晨起飛的班機,好在天亮時一到香港就展開「血拼」。由於雅加達交通堵塞厲害,她晚上八時半就由司機載送去機場,算上一小時的時差,相當於香港時間晚上九時半。飛機上沒有怎麼睡,六時多就到了香港,出關到了中環,就與朋友到一家「米芝蓮」級食肆飲茶。到銅鑼灣的百貨公司開門了,就去「血拼」。不但到百貨公司「血拼」,也到超級市場「血拼」。收穫是手袋、化妝品、零食等等,買幾千元的手袋面不改容。

當然還是有抑制的──以飛機免費行李重量為限。

還有吃的,一頓接一頓,雲吞麵、糖水都不放過。又還有修甲、理髮、按摩──也真知慳識憸,輕車熟路地到深圳去享受一番。

印尼是伊斯蘭國家,她只有四天聖誕假期,安排了在香港「血拼」兩天,再到新加坡兩天。由於行李重量已滿額,在新加坡可能再難追求「血拼」的快感了。

在如今的富裕社會,很多消費行為已與生活的所需脫節,不是為了生活的需要而進行,而不過是在消費主義驅使下的集體行為的一部分,近於無意識。現代人只重於達到目的而不重於享受過程的行為模式常被詬病,可是「血拼」式的消費行為卻相反,過程是最重要的,目的反而其次了,享受的就是在熙熙攘攘中搶購、殺價,到刷卡時的興奮。

刷卡這「刷」字,國語唸 shua,讀音上很能表現把錢花出去時的瀟灑。用句廣告式語言,正是:shua 的一揮,「盡顯消費豪情」!

經過連番經濟轉型之後,香港可說變成「血拼」之城了。香港從內到外,都非常具備這方面的優越條件。在地緣位置上,它位於東西南北中的「中」位,廣納各方來客。在內部,香港的消費設施高度集中,公共交通發達,做什麼都很方便。香港不久前獲英國《經濟學家》周刊評選為世界最佳城市,在這兩方面都佔了不少分數。更何況,香港基本上免稅,消費品名牌薈萃,店鋪信譽也好,贏得消費者信任。

定居在這裡,沒有必要不停「血拼」,但到了一些日子,人們的「血拼」衝動也會集體亢奮起來。近日就是這樣的日子,一年一度工展會舉行,佔了維園六個足球場的會場,整個就是「血拼」戰場。所謂「展覽會」,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招牌。剛結束的美食節也一樣。

作為官感發達的人,追求一下某些快感不是罪過,但止於快感的追求成為群體行為,就不得不讓人反思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