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南宋修內司官窰窰址原來已發現

南宋官窰博物館入口要「發掘」
才能找到
剛在廣州欣賞過一批宋瓷,昨天又讀到一篇有關南宋官窰的文章,那是家人剛買回來的《氧氣生活》雜誌上的文章。這才知道,神秘的南宋修內司官窰窰址已發現了。

這本在上海出版的雜誌格調很高,較難買到,我在深圳、廣州也注意有沒有它的蹤影,都從未見過。它最近把開度縮小了,不知道是什麼原故;我的猜想是與成本有關。剛看到的十一月号,竟然沒有一頁廣告。報誌、雜誌都是靠廣告維生的,售買的收入有限。至於售價,卻是提高了,港幣售50元。我擔心,不會再看到多少期了。

再說那篇文章吧,介紹的是杭州南宋官窰的窰址。宋瓷是中國各個朝代的瓷器中最出名、最漂亮的,這與宋朝尊重文人、善待文人的國策有關。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愛讀書,也愛惜人才。他登基以後勒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戒律,據說嗣後即位的宋朝皇帝都要跪誦執行。這造就了有利文化發展的寬鬆環境,社會思想活躍、文化繁榮、經濟發達,出現了《清明上河圖》那樣的繁華景象。宋朝多位皇新也雅好文化藝術,以創造瘦金體名世的宋徽宗最是知名。

在這樣的社會中,文化的審美品味出奇的高。「製作高古」的宋瓷可說是其中的表表者。宋有所謂五大名窰,當中排首位的是官窰,就是官辦的製瓷窰場的產品,製品專供皇室之用,最初可能只作祭器,後來又成為擺設和日常用品。真正意義的官窰始於北宋。到杭州成為南宋的京城,開始時確如其名「臨安」而因陋就簡,後來隨着社會、經濟,文化日趨繁榮,宮廷對瓷器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朝廷也就沿用北宋舊制,重設官窰,史稱南宋官窰。

老虎洞修內司官窰遺址當年發掘情況
這些官窰瓷品最初作為祭器,造型上仿照商周的青銅器製作,而在質地上追求玉的晶瑩溫潤,因不同的窰口、工具、原料而呈不同的青色。這些瓷器又逐漸發展出各種供文人或清玩或實用的器皿來。日前在廣州就看到一件很特別的筆洗,好像是龍泉窯的。它整個上釉,初看,以為深陷的一面向上,卻原來反過來放才對,像個覆蓋的湯碗。這才注意到,「湯碗」的底部淺淺凹下,有放射性紋飾,用來調色醮墨正好。另一面的器沿有三個支釘,證明燒製時是淺的一面向上的。

南宋官窰的窰址何在,是考古界、陶瓷界歷來關注的問題。我看了那篇文章,才知道杭州原來有個南宋官窰博物館,博物館就建在南宋官窰的郊壇下窰址之上,即復興路閘口烏龜山西麓,地處西湖風景區南緣。博物館一九九零年就建成,前年又完成了一次擴建,把面積擴大了一倍,是中國第一座陶瓷專題博物館。

文章又說到,十幾年前,由於一場暴雨從鳳凰山老虎洞一個墳地沖出了大量瓷片,才又發現了另一個官窰窰址。研究者從大量瓷片中找到一個刻有「修內司窰」字樣的蕩箍(拉坯陶車的部件),證實這就是歷來有爭議、不知道是否真正存在的修內司窰窰址。

官窰的瓷器最初只為皇帝一人燒製,製品挑選後,餘下的都打碎埋藏。修內司窰址因而發現了20個埋藏瓷片的大坑。這些瓷片一定有不少流入市場。其中一片可能就這樣以五千多元的代價賣給了我在廣州剛認識的那位收藏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