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安」字點讀?請教「西關小姐」

周未的兩天,匆匆忙忙地到廣州走了一轉。昨天早上在西關一家酒樓飲早茶,認識了一位當地的老居民。我趁機向她請教了一個字的廣州話讀音,這個字是「安」字。

這個字誰都懂,犯得着去向人請教嗎?這得說說背後的故事。

一位做影梘宣傳工作的朋友不久前向我訴苦,說是接到觀眾的投訴,說他們一段宣傳片的旁白讀音錯了,讀了「懶音」。這個字就是「安」字,安居樂業的「安」,安安樂樂的「安」。據那位觀眾說,片中旁白讀的「安」字帶鼻音,即有 ng 聲母,讀 ngon,這不對;應不帶聲母,即零聲母,讀作 on 才對。

朋友不知如何應對,於是問起我的意見來了。

我不假思索,即認為該有鼻音才對。我在廣州出生,自信讀音無誤。但要給朋友一個「意見」,不能信口雌黃,接着就此請教了兩位也是生於廣州、長於廣州而分別移民到了美國和香港的「廣州人」,兩人的讀音都有鼻音。

香港近年出現了「懶音」這說法,這是一些提倡「正音」的學者杜撰的,他們認為一些香港人,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在說粵語時偷懶,取易避難,在聲母或韻母上,把一些讀音簡化了、取消了,是為「懶音」。

西關小巷
這其實是個非學術或者說不符學術理論的說法,因為語言學上不會對讀音作出是勤是懶、是正是錯的判斷,研究的只是語音的發展變化。一個地方的語言總是在變化,其中有一定規律,不會自給自足,語音因而也在變化,有因為外來影響的變化,也有內部因素例如為求簡便而產生的變化。

依「懶音」之說,「安」若由 ngon 變為 on,不發鼻音了,才是懶音。可是若反向變化,由零聲母變成有聲母,就不能說是「懶」,而只能說是「勤」了。那名觀眾說 ngon 是「懶音」根本說不過去。

字典上怎麼說的?我經常使用香港中文大學的「粵音配詞字庫」,一查,兩音並存,據四本字典定 on 為主要讀音,另據兩本字典定 ngon 為異讀音。饒秉才的《廣州音字典》也一樣,先列 on 音,再列 ngon 為「又音」。

我踫巧到了廣州西關,也就向西關街坊請教「安」字的讀音了。一聽,那位幾十年前可稱作「西小姐」的女士讀的也是ngon。廣州話也稱廣府話,素來以西關口音為正宗。廣州並非粵語的源頭,後來成為粵語區域的經濟、文化重鎮,儼然也成了粵語的標準所在。隨着香港的地位後來居上,香港的粵語發生變異,與廣州的粵語已拉開距離。我不知道「安」字的讀音變化是否與此有關,也不知道此後會怎麼變化,但問到此刻的我,我主張讀 ngon,要有鼻音。還有歐洲、銀行、牙齒、我們、俄國、牛肉、呆佬、樂曲……的第一個字,都有鼻音。

我那位做影梘宣傳的朋友心裡十五十六,不知道是不是要重新為旁白錄音。我對他說,不必重錄,並問他,假若有像我一樣讀音的人又向投訴,你是不是又要重錄一次?既然知道自己的讀音有根據,「企硬」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