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日漸失去自信的美國

美國從自信心膨脹,變成「不自信心」膨脹──
膨脹到月球。
正在閱讀《亞()半球大國崛起》(The New Asian Hemisphere)一書,早上在巴士上剛好讀到關於美國面對來自亞洲的競爭逐漸失去信心的論述。真巧,接着就在英國《金融時報》上讀到一篇為配合美國總統大選而發出的報道,題目是〈誰能恢復美國的自信?〉

《亞()半球大國崛起》是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hani)的著作,書名還有一個副題:「全球勢力向東方的不可抗拒轉移」(The Irresistibl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馬凱碩是印度裔新加坡學者,外交官出身,見聞、閱歷廣博,以從不同於西方的亞洲角度觀察世界而得到國際的廣泛尊敬。

他在談到歐美在多哈回合農產品問題貿易談判中的保護主義時指出:「這個問題的核心是,美國決策官員員對美歐社會相對於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力逐漸失去信心。一個國家需要有信心,才願意打開門戶,迎接國際競爭,信心漸減會使開放程度降低。」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國勢如日中天,不但推崇自由貿易,也大力推動國際間對外來投資開放。可是到如今,美國倒向保護主義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從貿易到投資領域都一步一步把門掩上。美國以行政手段阻止中國企業收購美國企業的事已接連出現。這也指向其他國家,例如阿聯酋的杜拜港口公司要通過收購英國一家航運公司而管理美國幾個港口,一樣被否決。

在競選中,奧巴馬與羅姆尼都把中國「擺上檯」,大肆鼓吹保護主義。這樣的事,在美國近幾屆總統選舉中已慣見不怪。過去,這被視為候選人拉攏選民的慣技,到選舉塵埃落,當選總統都不得不對現實,不敢造次。

可是從大半個世紀的變化趨勢看來,由於美國日漸失掉昔日的自信,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保護主義態度,即使到大選之後會收歛一下,之後又會囂張起來,甚至更加囂張。

《金融時報》的文章說,24年前冷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時任財政部長、後來出任國務卿的貝克(James Baker)發明了「經濟不安全」這個說法。如今,美國的擔心已從經濟不安全擴大到國土不安全,儘管美國東西兩岸都有大洋作安全屏障。

文章說,按照某些人的計算,美國企業資產負債表上有1.7萬億美元的現金等待花費。用華爾街的一位首席執行官的話說:美國復蘇的所有元素都已具備,但我們需要有預見性的、強大的執行領導力;美國當前需要的是自信。

美國的情況,在很多方面遠遠好過歐洲。近年來,開採葉岩油氣的技術革命,正大幅降低美國的能源成本,製造業在悄悄復興。從各方面來看,美國仍然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真正威脅美國。

可是美國朝野就是欠了自信。這不利於美國,也不利於世界,畢竟,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的市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