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民族主義的正與反

加泰隆尼亞民眾在巴塞隆拿示威,要求獨立。
這兩天,有一條政治新聞可能很受足球迷注意,就是被譽為「地上最強」的西班牙足球隊巴塞隆拿所在的加泰隆尼亞地區,為要求脫離西班牙而獨立,舉行了過百萬人的示威。足球迷最關心是,一旦加泰隆尼亞不再屬於西班牙,對巴塞隆拿球隊有什麼影響?它還能參加很多足球迷認為最富欣賞價值的西班牙聯賽嗎?它在規模小得多的加泰隆尼亞獨大,沒有了皇馬等強勁對手,還可以繼續「地上最強」下去嗎?

這大概只是外地的足球迷才關心的問題,而在當地,即使人們對足球會更狂熱,也不會把巴塞隆拿一支球隊的利害置於民族利益之上。他們只期望在歐洲建立一個新的民族國家──加泰隆尼亞。加泰隆尼亞要求獨立不自今日始,只是歐元危機把人們的民族情緒進一步推上高峰而已。

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兩個事實:一是歐洲的歷史是不斷走向分裂的歷史;二是歐洲是現代民族主義的發源地。

二者關係很密切,正是因為民族主義的勃興,推動了歐洲的不斷分裂。這個歷史趨勢自羅馬帝國崩潰之後就開始,至今一千餘年。其間雖然也過有不同的合併,但合併之後總還是分裂,重新劃分版圖。這與歐洲因為地理環境被分割成互為威脅的不同語言、文化群落有關。

在中國,不存在類似的問題。在中國,「民」是指庶民,「族」是指血族。把「民」和「族」結合起來構成「民族」這個詞,始自梁啟超一八九九年的《東籍月旦》。也就是說「民族」在中國只有一百年多一點的歷史,「民族主義」就更年輕了。上世紀初,梁啟超指出,中國沒有歐洲那樣的民族主義,只有文化主義。

文化主義只認同文化,也就是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華文化。即使是外族,只要他們也認同了這一文化,彼此就認同了。有學者甚至說:「中國人沒有獨立的國家認同感和忠誠感」,「把最高的忠誠感給予了文化而非國家(state)」。從香港很多人對「愛國」兩字的解釋可以看到,文化主義至今根深柢固。是以,華夏大地雖然有過不同民族的統治,最終也沒有以種族劃界,而都成為華夏子孫。

可是在西方帝國主義,包括以歐洲為師的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蹂躙下,中國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民族主義的威力,認為中國之所以如「一盤散沙」,就是因為只有文化主義而沒有民族主義之故。民族主義是為了爭取民族的主權而產生的,在中國的主權遭到列強肆意侵奪之下,西方列強也就在中國催生了民族主義,也催生了「中國」(之前只有大清),也催生了「漢族」(之前的「漢」不視為族,而是很多族的混合體)。這都不過是百年間的事,是西方列強一手造成的。

民族主義能激發起成員對民族的至高無上忠誠,使成員不惜為民族國家的生存而獻身,從而讓被壓迫民族爭取得獨立。它卻是一柄雙刃刀,民族主義一旦失控,會帶來殺戮和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冷戰結束後的種族戰爭,都是記憶猶新的悲劇。民族主義讓中國人民戰勝了列強的侵略,也不可避免地有負面的遺存,這是要清除的。

民族主義有正反兩面,西方的民主就得到民族主義的大力推動。不要一聽到民族主義就視為洪水猛獸,更不可視之為我們國家的原罪。正是為了消除民族主義的負面因素,發揮它的正面威力,我們需要有這方面的教育──不管你叫它做什麼教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