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廁所:人情味和氣量

透明公廁,瑞士洛桑街頭一景。它是為防止廁所罪案
而設計的,透明外牆是液晶體,使用者內進後一按掣,
牆即變成不透明。但要小心:裡面動靜太多或者沒有動
靜,牆都會變回透明。這設計保障你的安全,但你使用
時未必有安全感。 
有朋友到政府某部門辦完事,想到廁所方便一下,怎料受到擋駕──不是有門衛阻擋,而是迎面看到一紙告示:某部門專用廁所,恕不外借。朋友本來一肚「水」,一看,平白添上一肚氣,更難容忍,於是「硬闖」了。幸好,沒有什麼不愉快後果。

看來,這個部門也不是非要拒絕非員工者使用廁所不可的,只是貼出告示阻嚇一下而已。

我問朋友,那地方的訪客很多嗎?朋友想一想說,應該不多吧,因為它在一座政府辦公大樓的高層之上,只有與那部門在公務上打交道的人才會造訪。朋友就是因為與那個部門有業務合作而登門的,雙方合作愉快,不料因為求「方便」而惹來生氣。

我想,那部門這樣做應當有它的理由,可能發生過一些讓員工覺得不可以接受的事情,例如有人借用廁所時濫用了設施之類。按常理推斷,這樣的事情應該不多吧?何況訪客本來就不多,發生不可接受濫用情況的機率就更小。相對之下,讓人覺得不近人情以致影響部門形象的後果會更大一些。這樣的「恕不外借」,真有點衙門的傲慢。

不知道打什麼時候開始,香港不少食肆門口也有「恕不外借」的張貼,那就是「本店廁所恕不外借」的告示。類似的告示以前也偶然見到,那是就電話貼出的。在手提電話普及之前,在街上有事要打電話,人們常常進入店鋪借用,特別是人流進出較多的食肆。一般店鋪,只要見到有電話,要借用也沒有問題,頂多有時會在電話旁見到「只限三分鐘」之類的提示。人們懷念香港以前的人情味,相信會記得到店鋪借用電話的經歷。

個別店鋪則會貼出「本店電話恕不借用」告示,這樣的店鋪不多。不願外借的,多數只把電話放到不當眼的角落。你要借用的話,電話還是可能搬出來的。

擺明「本店廁所恕不借」的,都是小店鋪,如茶餐廳之類。是不是因為太多人借用廁所以致不堪其擾呢?有可能,借用者可能還是外來的。本地人要借用的相信不多,因為他們大都應該知道方便的門路。

在香港,公廁不算很多,原因之一是很多地方都有廁所可用,除了稍有規模的食肆依法例要設置之外,商場、百貨公司、公園都有。個別商場對公共廁所還十分重視,把這當作是商場形象的重要元素看待。中環某大商場的廁所不但非常乾淨,而且舒適、寬敞,燈光、色調講究,異味固然沒有,還有特定的香水薰芳,以至有柔和的音樂。入內,你幾疑置身五星級酒店了。到這樣的商場,不管你有沒有光顧,你真的覺得很受尊重。

唯一讓我心裡不舒服的是,只有某外資地產商的商場這樣做,港資的商場還不見這麼有氣派和氣量的。

這樣的不舒服,在內地旅行時常生起。去到一個地方,要找個環境可以接受的廁所,根據經驗,最好找家外資快餐店。說來真抱歉,我不光顧這些快餐店的食品,登門了,總是在要找廁所的時候。它們不會貼出「恕不外借」的告示,我也未試過遭受白眼。

廁所不只是方便的地方,還能折射出很多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