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撤出中環,適應新環境

從太平山頂東望,近處是中環,維港盡頭處是茶果嶺,鯉魚門被樓房
擋住了。
公司的寫字樓搬家了,撤離中環,搬到鯽魚涌去。新址仍在港島區,只是往東遷了約六公里。我家約在兩地之間的中點,交通上影響不大,但對新環境還要適應一下。

主要是交通。對我來說,首先考慮的是花在交通上的時間還可不可以好好利用。假如花在車上的時間不會白費,我倒不介意車程長一點;車上能有座位坐下看看書,那就不成問題了。路程太長了也不行,上班時精神充足,長點時間看書也可以;下班時就不好辦了,而一般是下班時的交通較擠塞,車上時間會漫長得讓人昏昏欲睡。在港島,坐地鐵很方便,我卻不會選擇,因為難有座位。

到中環上班,我坐的巴士線都會有座位,路程長短也適中。上班的方向改變了,還享有原來的方便嗎?試了兩天,發覺沒有問題。上班時,七時半過後不久出門,巴士空座位頗多。下班時一樣有座位,而且行車比從中環東行暢順得多,可以比過往早約一刻鐘回到家。

另一問題,是早上有沒有適合的地方做運動?原來上班的地方在香港公園旁邊,可以每天先到那裡做晨運。香港公園的植被大致是從香港「開埠」以來就保存下來的,它一直是英軍的兵營,直到香港回歸才改建為公園,公園內的樹木因而特別偉岸葱蘢。離開中環,最不捨得的,就是這個做晨運的環境了。

新寫字樓附近有個公園,我以為是個獨立公園,卻原來稱為鯽魚涌公園二期,即是太古城外那個海濱公園的延伸。第一期工程是一九九四年落成的,第二期較遲,估計該只有十年左右歷史,樹木之扶疏自然難與香港公園相比。

連續兩天早上都到這個公園去,物色合適的地方做運動。有十年左右樹齡的葵樹、垂葉榕、大葉紫薇等稱不上茂密,卻也不難找個有樹蔭而可以活動一下的地方。兒童遊樂場早上空置着,大可以利用。因為有球場,公園還有更衣室。這樣,做晨運的問題也解決了。

附近還有多棟寫字樓大廈,都是港島寫字樓區從中環向東西兩個方向擴散的產物。食肆也就多了,從小型茶餐廳到酒樓都有。我每天自備午餐,不假外求,偶爾與同事、朋友午間茶敘,相信比以前方便。

至於搬進去的寫字樓,比以前的年輕得多,可是很奇怪,設計、設備反而新不如舊,這最能從洗手間、茶水間這些要求人性化的地方反映出來;入口大堂、升降機之類則很堂皇。這很令人不解。

我有一個小小的房間。有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這只「麻雀」卻「五臟」難全,兩個書架就放不進去,要放到門外──「僭建」了。

不過,能「躲進小樓成一統」,仍然很滿足。室雅何須大?過些天寫個條幅補補壁,感覺會更好。寫什麼好?蘇東坡《赤壁賦》中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一段看來很好,與窗外「造物者之無盡藏」景色正相配合。窗朝東北偏東,下臨維港,遠眺從飛鵝山向東南逶迤的半島,觀塘、藍田、茶果嶺、油塘、鯉魚門村等歷歷在目。

會在這個工作間伏案多久? 不知道,盡量享受其間的愉悅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