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別讓粵語像其他人的母語般走向滅亡

聯合國「國際母語日」海報
人作為「萬物之靈」,比其他物種優勝的地方在於有複雜的語言系統,由語言又發展出文字,進而形成文化和高級文明。其中語言是根本,沒有語言,其他無從談起。可是在社會的進化中,主流語言(dominant language)的形成,使非主流語言處於不同危機狀態,不少瀕危,就像熊貓一樣。

目前全世界約有六七千種語言,都是在不同地域經過若干萬年的社會進化孕育而成的,飽含着不同人群一代一代傳承的文化。可是按照目前情況估計,如果不及早採取措施,不出幾代人,這些語言有一半以上會消失。

這些語言的地位迥異,其中只有二百餘種在大大小小國家中獲承認為全國性語言(national language),有法定地位。有文字的,只多幾百種。其餘數以千計語言儘管是很多人的日常用語,但被拒於教育、傳媒、出版和主流社會以外。能通過教育系統成為學校中教學用語,和能在電腦虛擬世界中使用的,不到四分之一。即使這些語言,也大部分受冷落,只會偶爾使用。

生物多樣性已為很多人接受,但文化多樣性、語言多樣性沒有受到足夠重視。聯合國自二零零零年起把每年的二月二十一日定為「國際母語日」,目的是「推動語言多樣性,推動多語教育,以了解、容忍、對話為基礎更全面認識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傳統」。在香港,沒有多少人知道「國際母語日」,這是否能反映出有多少人真正「撐」他們的母語──粵語?

提倡母語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只要看看這一點就知道:聯合國有關母語教育的網頁,連採用聯合國六種法定語言去共同推廣都做不到,英、法、西、阿(拉伯)語都有,卻欠了俄語和我們的母語中文!可見,語言的地位並不平等。對於弱勢語言,空喊推行母語教育很難行得通,務實而為,是推行雙語教育,或者多語教育,即在採用主流語言為學校主要教育語言的同時,兼重處於非主流地位的母語,不得排斥。

母語之不得歧視基於一個基本權利:父母有權以自己的語言與孩子說話,有權通過母語向自己的子女傳承以母語為載體的文化訊息。

雙語教育比我們想像的複雜,有些雙語教育模式其實並不真正有利於母語。據聯合國有關專家說,最普遍的雙語教育模式是過渡模式,就是在最初階段用母語來讓小朋友適應學校教育,目的是逐漸過渡到以主流語言教學。之後,母語便在教壇上消失,學校是主流語言的世界。

另外一種較新的模式是跨文化的雙語教育,對母語較尊重,有較長時間讓小朋友在母語環境下接受教育;既以主流語言推行教育,又在母語的文化氛圍下推廣母語。關鍵是要認識到「跨文化」的重要性。雙語教育面對的真正挑戰,是向主流語言和非主流語言人群推廣彼此的文化。

據聯合國推廣母語教育五十年來的經驗,最大的困難不在語言問題,而在對不同文化的態度,是歧視還是尊重。

我覺得還有可能更大的困難。在政治、經濟、人口等因素之下,語言會有強勢、弱勢的轉化,甚至按叢林規律而弱肉強食。很多弱勢語言基本上就是這樣自然消失的,常常沒有誰刻意要消滅這些語言。正是在這意義上,有必要對弱勢語言採取保護措施。

不管你喜不喜歡,只不過一代人的時光,在中國範圍內,粵語已從一度的強勢跌落到弱勢了。在海外也有同樣的情況。在三藩市唐人街,台山話一度處於強勢,這後來讓位到粵語,而近年,普通話似乎在趨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