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對民主的失憶與誤解

在日前的「迎接普選的挑戰」講座上,講者曾鈺成為了方便討論,把「民主」限定為一人一票的普選。這大概是符合香港目前「主流民意」對民主的理解的,就是把民主等同於一人一票,因為這體現了公平原則,市民也可以真接享受到民主。

這不僅是香港主流民意的理解,也是西方目前要向全世界推銷的民主形式。「民主」既然是西方的產物,一般人都會覺得,西方式的民主才是正版民主,否則就是冒牌的、山寨版的,起碼不純正。

於是,在一個國際研討會上出現了這樣一幕:有中國學者說中國正在探索自己的民主制度,核心內容是逐步建立一流的人才選拔機制、一流的民主監督機制、一流的社會協商機制;一名美國學者搖頭說:「西方不會承認這種民主。」意思是,西方不承認的民主就不算是民主了。

這位美國學者不容置疑地說:「實行民主,就要採取一人一票的競選,否則就不是民主國家。」中國學者回應說:「如果你這個觀點能夠成立的話,美國一九六五年黑人獲得投票權之前還不是民主國家。」你可以想像那位美國學者的尷尬表情。

人總是善忘的,倘若不讀讀歷史,以前的事情更不知道,會把近事延伸成為歷史。譬如說,一說到民主,就以為一定是不過晚近才出現的一人一票普選。

西方式民主最初出現在古希臘。據《牛津政治字典》(Oxford Dictionary of Politics)Democracy (民主)是:Greek, ‘rule by the people’. Since the people are rarely unanimous, democracy as a descriptive term is synonymous with majority rule. 即:希臘語,「由人民管治」;由於人民罕能意見一致,民主近義於由多數管治。

那麼,什麼叫多數?在實行民主的希臘城邦,這僅是指有權投票的公民中的多數,而女子、奴隸、外來人口都無權投票,即使選民的總數,也一定也達不到全民的多數。這樣的民主算不算民主?而即使是這樣的「民主」,帕拉圖和蘇格拉底都不接受。帕拉圖擔心這麼一來,管治權會由管治專家之手落入蠱惑人民的政客之手。蘇格拉底則擔心窮人會藉多數挾逼富人。

英國被視為西方現代民主的發源地,英國的女子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一九一八年才得到投票權,而在此之前,英國已被公認為「民主國家」了。

當歐洲經歷了啟蒙主義洗禮,Democracy 這個字到十八世紀重新獲起用時,民主都是間接的代議式民主。到了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全民投票的普選才流行起來。到現代,通訊技術、電腦使直接民主更可行了。可是據《牛津政治字典》說,這在從政者(politicians)和政治學者當中都不受歡迎,因為從政者的工作受到威脅,而大部分政治學者認為直接民主與問責制管治不匹配。

不管怎樣,不要把民主簡單化地等同於一人一票,更不能以為可以一人一票選出領導人就萬事大吉了。法國思想家盧梭曾對英國式的民主有這樣的批評:「英國人民自認為是自由的;他們大錯特錯了。他們只有在選舉國會議員的期間手自由的;議員一旦選出之後,他們就是奴隸,他們就等於零了。」注意:英國人至今無權直接選出首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