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放棄信仰,換來自由

Daniel Everett在皮拉哈人之間生活久了,開始感到,皮拉哈語和皮拉哈文化的特性,「幾乎保證我不可能把公元一世紀的訊息傳遞給他們」,並認為這是近三百年沒有傳教士可以改變皮拉哈人信仰的主要原因。

他指出,如果人們不覺得生活中有什麼嚴重殘缺,他們就較難接受新信仰,特別是上帝和耶穌的救贖。皮拉哈人因而拒絕外人的引導,拒絕以為自己迷失了,要靠外來的人和神帶引到未來的天堂去。

面對皮拉哈人的「當下經驗法則」,他發覺所有努力都徒勞無功,耶穌的故事、創世神話、覺得自己得到救贖者的證言,都不符合他們對證據的要求。

Daniel Evrett自言是聖經學院的高材生,對傳教也不是新手,曾經在芝加哥街頭傳教,又曾經挨家挨戶傳播福音,與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辯論。但面對皮拉哈人,「令人驚訝的是,我完全同意他們的立場」;「皮拉人拒絕福音,竟導致我開始懷疑自己的信仰」;「皮拉哈人認為這種信仰是迷信,而我也越來越覺得這是迷信」。

他說,這不是他第一次質疑自己的信仰,「但是皮拉哈人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說自己是個傳教士,但同時也是個受過訓練的科學家,也就是說,「證據對我而言十分重要。我在科學工作中會求證據,就像皮拉哈人也會對我要求證據,但我無法提供他們需要的證據,只能用主觀感受支持自己所說的話。」

Daniel Everett (右)與皮拉哈人
「我開始認真質疑信仰的本質,還有相信未見事物的這類行為。至於聖經與古蘭經等宗教經典,則是以永生、處女生子、天使、奇蹟等非客觀且違反直覺的故事,來美化這種信仰。皮拉哈人注重當下經驗的價值觀以及對證據的要求,使得這一切看起來都非常可疑。」

經過多年掙扎後,他公開放棄了信仰,而他最擔心的事也發生了:家庭破裂。與他一起到皮拉哈人中傳教的妻子因為他背叛信仰,離開了他。

他讀過一位為傳教而殉教者的話:「一個聰明人,會犧牲自己留不住的東西,換來不會失去的東西。」話中所說的「換來不會失去的」是上帝和天堂。他換來的,卻是「我不會失去的自由」。

Daniel Everett發覺,須要反省的不限於宗教範疇的思想和行為。「我們習慣將自身社會的價值、機制及做事方法投射到其他社會上。我們很難想像社會中沒有領袖,那些習慣生活在社會強制規範下的人民更是如此。或許,我們也很難想像會有存在已久且運作良好的社會是沒有這些規範的。」「即使是我們對環境的感知,也都受我們的預期、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經驗所左右,而出現跨文化的不可共量性。」

西方在語言學研究上,有所謂普世文法之說。Daniel Everett通過學習皮拉哈語否定了這種理論。還有多少源自西方文明的價值觀,是有些人「習慣將自身社會的價值、機制及做事方法投射到其他社會上」而被標上「普世」標籤的?

西諺有云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這話常譯作「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說得太輕鬆了,失了原話警告之鄭重。或者可真譯為:「有人甘之如肉糜,有人嘗之即死。」 這個世界,這樣被視為普世有益的「肉糜」何其多也!

(讀《別睡,這裡有蛇》之五,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