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逛廣州舊區,發現有三多


到一個地方,你最感興趣的,總是最有地方特色的東西,而這總集中在舊城區。新城區也有值得看的,但就是缺了地方風味,能觸動人心的東西就欠缺了。廣州的新舊城區也一樣。

我小時候在廣州住過,對廣州自然有感情。這次一次過在廣州走的路,比以前什麼時候走的都多。走過一些以前沒有走過的街道,有些陌生,但由於景物一看就帶廣州風情,即使有些破舊,仍然覺得親切。

那天早上從江灣橋附近出發,繞到河南,再回到河北,直走到西關的陳家祠附近,穿街過巷,該走了十多公里吧。本來打算走一段路就找地鐵坐,但走走看看,停不下來,就走到底了,走到朋友家裡去,都在舊城區裡鑽。下午,才到了天河區的花城廣場去,那裡觸目的一切都是嶄新的。第二天,繼續在舊城裡走。
清晨的廣州街頭

舊城區裡,有三多。這不算新發現,但這次給我特別深刻印象。

一是樹木多。城區的街道很多兩旁都有路樹,榕樹佔不少,很多樹齡甚高,像香港彌敦道的大榕樹,在廣州並不稀有。可能有部門悉心照料之故,樹都長
得很茂盛,樹冠覆蓋面很廣。不少寬闊的馬路,榕蔭拱蓋。間中有紫色花朵正盛放的宮粉洋蹄甲。可能由於一路從珠江邊的綠道走來,接着走過街道不是有走馬騎樓就是有路樹之故,路走得長,但很愜意。

海珠橋附近一座人行天橋
二是各種成行成市的市場多。廣州畢竟是省會,近年交通添便利而內地各地經濟普通繁榮,廣州的經濟輻射面早已遠遠超出廣東省,來廣州辦貨的五湖四海客商如潮而至。從海珠橋附近往西走去,各種自然聚集形成的市場一個接一個。鞋、皮革、五金、服裝、家居飾物、玩具、海味 ……一路到玉石珠寶,有十多個門類。解放南路以鞋城為中心的鞋類市場,向東擴散到平行的起義路去,鞋店多不勝數。康和路一帶的玉石市場,又進一步擴展了。當中出現了很多賣沉香的店鋪,這是先富起來的人玩香的新嗜好催生的。相對之下,制度不同的香港就沒有這省城的優勢。

左上為米漿瀨粉;右叫水荾角,一種米粉食品,
下為相配的佐料,中有豬油渣。
三是食店多。「食在廣州」之說如今更確切了,這使不少街道有向着食街發展的趨勢。傳統美食乘時復興,西關菜式大盛,很多食店以此為標榜。朋友帶我到住所附近的龍津路午膳,一路向我細數哪一家食店是最近才開張的,有的還在裝修。他帶我到一家平民化的西關菜食店去,兩個鋪位幾十張桌子,座無虛席。三個人吃了六個菜,很「和味」,結帳卻便宜,才二百多一點。

我發覺出現了專賣瀨粉的鋪子,朋友用智能手機一搜尋,找來很長的清單。第二天,我便找到文明路的一家去吃了,原來這還是得了廣州十大什麼獎的,香港一名著名食家還給它題了字。廣州的瀨粉是米漿瀨粉,米漿湯內有蝦米等配料,與香港吃的清湯瀨粉大不相同。七元一碗,好抵食。

在廣舊城區「掃街」,趣味盎然,夠腳骨力,走幾天都走不完,看不完,也吃不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