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通過鏡頭增添生活趣味


由於曾到日本東北賞紅葉,自然會把到韓國「追楓」所見與到日本賞楓所見比較。兩者的確有點不同,不過得強調,這只是就我個人的行程而言,而其中又涉及時間不同。時與空都不一樣,比較其實很難作準。

那次日本之行是自由行,賞楓的地點主要是五色沼、最上川、奧入瀨川、鳴子峽、山寺、圓通院等。與韓國之行的景點一比較可以發現,在韓國雖說到了五個國家公園、三個道立公園,活動其實以五所寺院為中心,而在日本的活動主要是循着湖泊、河流、溪澗進行的。兩者所見於是很不一樣了。日本之行選擇的時間很恰當,大部分可以在最恰當的時間去到最恰當的地點,是以能看到最絢爛的秋色,其中,鳴子峽讓人驚心動魄的壯麗景象最令人難忘。

相對之下,韓國所見,在規模上就較遜色了。這可能與時間上未能恰好配合有關。那天到德裕山國立公園,步行上山,見到溪澗兩旁盡是禿枝殘葉,就頹然若失。

幸好是,景物這東西,只要懂得欣賞,濃妝淡抹總相宜。帶隊的攝影家何老師一路上都強調一點,就是不要因為天氣不好就放下相機了,晴天可以拍出好照片,陰天也可以拍出好照片,甚至雨天也可以好好利用,譬如禿枝、松針上的水滴,都是好題材。拍紅葉,也不是要滿山通紅才值得拍;利用好光源,幾片逆光的葉片就可以拍值得品味的小品來。這樣的照片,只要瞄準三數片紅葉、黃葉,把它們置於恰當的背景──可以是純淨的陰影、光點、色塊──上,加上好的構圖就可以了。

於是,不愁沒有可拍的景物。這帶來本次旅行的一個很好的收穫,就是對景物擴大了欣賞的眼光。

藝術家比常人優勝的地方,是他們對身邊的事物高度敏感,可以從常人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事物中,觀察到美麗,感悟出哲理。看到他們的作品,你會對比出自己的魯鈍,奇怪自己怎麼缺少了那根可以與周圍事物產生共鳴的弦。

這根弦大概是無法移植的,不過看得多了、接觸多了,這根弦會靈敏些。這次跟着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老師,隨時看到他拍出來的照片,比較多了,也有些體會。如果過去本來有些經驗,認識就更深了。

這其實不僅是攝影的趣味,更是生活的趣味。生活都有個規律,日子久了,難免生厭,對周圍事物麻木了,失去敏感性。要保持敏感性,談何容易,但不是沒有辦法。辦法之一,是培養出藝術興趣來。目前最簡便而容易掌握的藝術興趣,可能是攝影。如今的傻瓜機,一點不傻瓜,功能越來越強大而價格不斷下降。只要有足夠的藝術感悟,傻瓜機一樣可以拍出靚相來。拍出靚相是收穫,能以新眼光看待周圍事物,是更大的收穫。

這次旅行認識的一位拍友,參加了一個攝影班,那裡一位老師就強調,攝影不一定要高級的器材,普通的相機一樣可以拍出好作品。這位老師以傻瓜機就拍出得獎作品,證實這不是誑言。

這裡的照片,是半傻瓜攝的──機如是,人如是。

(韓國「追楓行」之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