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雕刻,塑像,刻字

吳為山:《睡童》
 關於雕刻,大師羅丹說過一句俏皮而又實在的話:「雕刻很簡單,把你不想要的弄走就是了。」不管你是動刀還是動斧,不管你面對的是什麼材質,把不要的剔走,剩下的就是你的作品了。至次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雕刻加塑像,是為雕塑。雕刻是減法的藝術,塑像是加法的藝術,從無到有,一點加一點而成形。用羅丹的邏輯去說:塑像很簡單,把你想要的堆起來就是了。

我很喜歡看雕塑,有時,一個出色的人像雕塑,比真人還耐看,即使看的是照片,也有這樣的感覺。香港街頭、公園也有一些雕塑,早年的,都是英國殖民時代留下來,沒有幾個香港人會注意是誰的塑像。中環皇后像廣場立的卻是一個男人塑像,也沒有誰有興趣質疑。近年多了一些新的雕塑作品,九龍公園最多,很多是香港人的作品,但沒有幾件讓人印象難忘的。最出名的,可能是星光大道的李小龍像了,而這不是出自香港人之手,是廣東藝術家的創作。

廣東省有很多出色的雕塑藝術家,廣州就有多個雕塑藝術公園,擺設了很多著名的作品。市中心中央公園內的作品,就件件值得欣賞。廣東老一輩雕塑藝術中最出名的是潘鶴,廣州有個以它命名的雕塑公園,陳設有二百多件他的作品,包括深圳的標誌《開荒牛》。

楊學軍:《開路先鋒》
剛才又發現,廣東另一雕塑家楊學軍教授的作品《開路先鋒》,獲美國堪薩斯州藝術委員會選作永久收藏,今年七月已運抵美國堪薩斯州國家雕塑公園。這是紀念十九世紀初為修建美國太平洋鐵路的廣東籍華工們而創作的,也是廣東省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百年風雲」一百件簽約作品之一。作品高三米,以鑄銅、鋼、鐵混合構成。

全中國計,出色的雕塑家多不勝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京的吳為山。原因之一,是早年在香港藝術中心看過他的個展。展品包括他的著名作品《睡童》,這是作者以朋友四個月大外孫為原型捏製的。作者當時正發高燒,但為眼前「天使般的形象」所感動,捏起一把泥瞬間就完成了創作,作品後來在英國獲了獎。

吳為山把自己的雕塑稱為「寫意雕塑」,認為「寫意,處於寫實與抽象之間,它既不會使人產生一覽無餘的簡單,也不會令人有望而卻步的深奧,它引導人們在一種似曾相識的心理作用之下,去把玩、體味、感覺藝術作品的整體及每個局部、細部的『意味』。」羅丹的雕塑融寫實主義與印象主義於一體,吳為山的雕塑則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寫意融進去了西方的寫實主義。

牌匾刻字
我沒有機會接觸雕塑,頂多刻點印章、牌匾之類而已。上周末就為了給朋友刻個招牌忙了兩天。朋友找來的是一塊松木板,噴上深啡色後,文字陰刻,現出原本的淺杏色,很鮮明。可是松木的纖維很粗糙,用小型電動雕刻機雕過的地方,非常毛糙,要花很多工夫打磨收拾。牌匾陰雕的字常會貼上金箔,筆劃凹下處要打磨得很光滑。我沒有工匠的手藝,做不來,而且也喜歡留下「斧鑿痕」,似帶毛筆筆觸感,看來更自然。字後來漆上透明光漆,帶點金黃,在燈光下,仿佛是金色的。

這樣的雕刻其實很簡單,把不要的弄走而已,不過加上寫字、黏貼、打磨等,着實要花些工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