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香港人有智慧,更須懂乘勢

扶搖直上,貴在乘勢
中文常用字中有「勢」字。懂中國話的,即使是文盲,也一定可以隨口說出幾個以「勢」字組成的詞,兩字詞如局勢、形勢、姿勢、情勢、國勢、水勢、火勢、風勢、氣勢、傷勢、時勢、運勢、走勢、漲勢、跌勢,多字詞如裝腔作勢、鼎足之勢、狗仗人勢、趨炎附勢、大勢所趨、形勢比人強等。從「勢」字的廣泛運用,可見在中國人心中,「勢」是個重要的概念,甚至有人說,「勢」是一個令人着迷的詞。

在古籍中,「勢」作為一個概念,很早就出現。《孫子兵法》中有「勢篇」,專門論勢,其中最為熟知的金句是「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說善戰者主要靠「勢」而非靠「人」致勝。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孟子則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但「勢」是什麼,卻又不易說得清楚,儘管智者、愚者都掛在嘴邊。

其實,這可以從「勢」字的構成去理解。「勢」,古字作「埶」,由「坴」加「丸」而成。「坴」為大土塊,即高坡,「丸」為圓球。字義很清楚,就是圓球高置土坡上,欲滾而下。《孫子兵法》中對「勢」的解釋,就是「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就是善戰者先要能營造出有利的態勢,這態勢具備如破竹的加速度,有老子所說「勢成之」的能量。至此,用人是其次了,一般的將才,懂得乘勢而為,就可順勢得勝,就如孟子所說的「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這樣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常見。滑浪的人不費多大力氣,就可以風馳電掣,就是掌握了在大風大浪中的「乘勢」的技巧之故。「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並不是因為大鵬本身有多大的飛行力量,而是懂得惜助氣流的上升力量,讓氣流把它帶上九天之外去。飛機也是逆風而借勢飛上天去的。

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的張維為教授上月在上海與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者福山(以「歷史的終結」一說馳名)進行了一場很精采的對話。當中,張維為提到,中國人有個「勢」的概念,認為「勢」一旦形成就很難阻擋;並說,中國三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已經形成了一種大勢,大勢所趨,勢不可擋,而唱衰中國的人都不懂這一點。歷史的大勢是很大的勢。據張維為說,中國是二三百年一個大勢,而現在尚處於全面上升的初級階段。

中國的朝代興衰,大致是二三百年一個周期,三百年是個魔咒。自秦統一以來,各個皇朝大都快到三百年就斷了氣數,唐289年,明275年,清295。宋儘管分了北南兩朝,也是過了大限不久,歷319年而亡。最長的是漢,426年,但其實是西漢231年,東漢195年。

中國的上一個盛世是康雍乾之世,之後,中國逐漸衰落到今約二百年。從中國歷史的規律來看,當今是另一個盛世的開始,從中國改革開放至今不過三十餘年。

回過頭去看,香港人是善於「乘勢」的,即使在中國最不堪的時候也能借勢得利。但如今卻不容太樂觀了。即使北京「送大禮」來了,這裡不少人卻不領情,對禮物的包裝、接送的禮儀斤斤計較,而對禮物是什麼不屑一顧。

這是不是不懂得審時度勢了!?

1 則留言:

  1. 蕭先生﹐今朝“盛世”若是以“糠乾盛世”來做時間參考的話﹐那只能說是太準了 -- 滿洲人政權在這三代百餘年弄的中國科技人文發展停滯﹐貧餓飢民如第三國家般滋生﹐有識之士不論死活皆為文字獄所牽連。海禁﹑內遷﹑禁止與外國通商這些舉動﹐完全破壞了自明 隆慶帝所開放後的偉績﹐把中國原有的社會科技的領先地位完全握殺了。
    一言難盡﹐罄竹難書。蕭先生可以看看http://blog.sina.com.cn/duchebie 比較深入的研究見解。

    是盛世還是虛撰﹐天理昭彰﹐察者自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