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日記共網誌,往事付雲端

相信很多人寫過日記,我也寫過,是少年時代的事。現在不寫日記了,寫網誌。兩者不盡相同,但所記都屬雪泥鴻瓜,彌足珍貴──雖然只屬敝帚自珍。

那時寫日記有專用的日記本,每年到了歲末,文具店就有新一年的日記本推出,硬皮精裝,有不同款式。一致的是,很厚,足有三厘米,因為每天一版,保證足夠365日使用。有的用不同顏色區分月份,每月之間又有精美圖畫分隔,常常是西洋名畫;每頁還會選印上名人格言,或者詩詞名句。我大概寫過五本這樣的日記,其中多本叫《我的日記》,四個字集魯迅字體而成。它們多年來隨着搬家搬來搬去,最近因為裝修而「上屋搬下屋」,卻總無法把它們翻出來,看來是不知何故丟失了,真箇悵然若失。

日前,在「船木對聯 斟斟酌酌」一文中補記了一副對聯,是為「浪蕩江湖忘歲月,鉤沉往事記青葱」。對下聯該用「往事」還是「韻事」,曾有過推敲。最初覺得「韻事」較佳,因為要「鉤沉」的,當然是「往事」了,「韻事」的語意似乎豐富些,也較有色彩。後來又想到,青葱歲月值得鉤沉的,豈只是「韻事」而已,憾事、壞事、「瘀」事(令人難堪之事)等等也一樣有鉤沉價值。興許,這些事兒更有青葱色彩呢。於是,還是覺得看來平淡的「往事」兩字較好。

日記記下的,就是「往事」。日記一旦失去,往事就真的如煙了,輕散無痕。

網誌有點不同,日記完全是個人的,網誌可以完全不公開,也可以對外開放,而一旦開放,就不可能把「往事」都容納了。這麼一來,記下的就不可能是實際發生的「往事」,而更多是思緒整理的「往事」。

寫東西有個好處,就是讓你把未必清晰的思緒條理化,並且記錄下來。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就是你想到某些事情,只有個模糊感覺,而一旦與人交談,模糊的感覺就清晰起來了,就如沖曬照片般,看到影像一點一點地顯現。寫文章與交談一樣,不同的是,你沒有明確的交談對象,而是與自己交談,或者與一個虛擬的對象交談,就像寫信。我以前寫過一些名為「信筆留情」的文章,形式就是一封信。

在這裡寫網誌越來越像寫信了,有個虛擬的對象。想到什麼,讀到、看到什麼,覺得要告訴這個「對象」,就寫了。它是個記錄,但又不僅是記錄而已。

不過,這個「對象」是否看到你寫的東西是不要緊的,記錄下來了就很好。記憶力隨着年長而減退,暫時還難以避免,網誌可以減少這方面的遺憾。我經常要靠這裡的搜尋器來翻查事情,例如日前有同事問我,到深圳可以到哪兒找好吃的,我就得到這裡搜尋出準確資料來。

更多的是,有時知道好些人點擊某一文章,自己就有興趣看看自己寫了些什麼。打開一看,常常有溫故知新之效,以致有「感恩」感覺──慶幸自己曾有過這麼一番思考和記錄。

現在網上運作越來越走向「雲端作業」了,文件、軟件都放到「雲端」,不必放在自己的電腦裡。網誌就放在「雲端」,寫網誌等於向「雲端」寫信,只是沒有收件人,也不必貼郵票。往事,失去的,沒有失去的,且都交付雲端去吧。

2 則留言:

  1. 寫信有個對象,跟對象寫信。如果無事可寫,有對象也沒法寫信。

    回覆刪除
  2. 無事可寫嗎?會,也不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