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片言只字的可怕作用

人往往會過分相信自己的理性,以為自己有足夠能力分辨真偽、是非。事實卻是,人的認知總是受到不斷而至的信息影響的,你會在不知不覺間就種下了錯誤的印象,使自己的判斷受到左右。

例如,最近不斷有地震,新西蘭、緬甸、雲南、日本像接力一樣,於是你會相信地球進入地活躍期了。可是專家從統計中得出的結論是,這不過是常年狀態。有關的新聞報道有相當大衝擊力,讓你留下深刻印象,一說地震就想到哪兒又震動了。最容易閃現腦海的信息,讓你產生了這是經常發生的事的錯覺。相反,你很少聽到事情,你就以為少發生了。

假如有人問:每年被鯊魚咬死的人多還是被大象踏死的人多?大部分人的答案相信是鯊魚。事實每年只有幾個人死於鯊魚之口,但約有二百人被大象弄死,兩者相差幾十倍。被飛機上掉下來的零件砸死的人,也比被鯊魚咬死的多幾十倍。

如果有人問:在槍枝數量多過人的美國,死於謀殺的人多還是死於流感的人多?情況也一樣。死於流感的人其實多幾倍。

心理學上對此有個專門名詞,叫「易得性直覺」 (availability heuristic)。就是說,如果腦海中對答案有即時例證,那麼我們就會假定這是經常發生的;這樣進行判斷,就稱為「易得性直覺」。腦海中的例證越多,對這樣的判斷就越自信。

這樣的例證,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多不勝數,其中,傳媒扮演着重要角色。傳媒不斷提供的「例證」,在你要作出判斷時自動在腦海中浮現,於是你會據此作出判斷。這樣的例證可能只是一個簡單口號、詞句、片語,反正都是你會第一時間從腦海上彈起的,不知什麼時候在你腦海中種下了根。

這大概就是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那句名言的根據:謊言重複一萬次就成為真理。據說希特勒也深諳其中奧妙,他的演講大部分呢呢喃喃,但到了關鍵字眼就咆哮一聲,換來雷鳴掌聲。甘地的演說也聽不清楚,因為當時當地常常沒有擴音器,他的聲音又弱。群眾能掌握的只是他們的片言只字。可就是這些片言只字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到了現代,名人的演講都講究要有 sound –bite,就是特別炮製出來的句子,目的是讓聽眾只記住這一兩句就夠了,傳媒也只要把這一兩句話傳播出去就夠。只可惜傳媒都不合作,只做自己「策劃」、定下角度的新聞,只窺一斑,不見全豹。

有傳媒人認為,傳媒的作用就是監察,就是向政府找岔子。會不會打擊過了頭?回答是不會的,因為官員不是小孩子,不可能那麼容易被打擊得失去信心、亂了方寸。

我認為是會的,不但官員會這樣,整個社會都會這樣,因為市民都會不由自主地受「易得性直覺」左右,對需要仔細思考的事情作出沒有多少根據的直覺判斷。電視台在街頭訪問中從行人得到回應,常常給人這樣的印象。譬如說:「財政預算案完全唔照顧基層市民。」這不僅是路人甲的話,也是尊貴的議員的話,而這樣的話不斷重複。

**
美國ABC的報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OzAxhu6w2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