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鯊魚、汽車、核意外

人的注意力以至認知能力,都經常受到外界影響。在這「外界」當中,傳媒扮演着重要角色,傳媒一下子大肆渲染,你不能不受到左右。這樣的事例很多。

年紀稍大的人,如果在《大白鯊》首輪上演時看過這部經典驚恐電影的,都會記得那時到海灘游泳時的忐忑心情,一下水,耳畔就會響起電影中大白鯊出現前的音樂主題。香港早幾年也曾發生鯊魚咬死泳客的事,社會驚惶之下,很多沙灘築起了防鯊網。差不多同時,美國加州二零零一年也發生過同樣的事,在傳媒繪形繪色的大張旗鼓報道下,加州愛好陽光與海灘的人們人心惶惶。

這一年,全球發生過多少次鯊魚咬人事件?據《超爆魔鬼經濟學》的數據,共68宗,死了4人。從一九九五年到二零零五年間,每年平均只有5.9人被鯊魚襲擊死亡。這與傳媒渲染所暗示的危險性不成比例。相對之下,每年有二百人死於大象的襲擊,卻幾乎沒有人注意。

公眾都會關注人命傷亡事件,死人越多越成為關注與報道焦點。死亡人數數以百計、千計、成千上萬,那一定轟動萬分了。

可是也不一定,要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如果分散發生,沒有戲劇性情節,傳媒和公眾都會視而不見。

譬如,美國每年有三四萬人因為同一個原因死如非命,受傷的更以十萬計。公眾的關注程度卻與禍害之慘烈不成比例。這是什麼?──交通意外。

中國的情況更嚴重。據維基網頁上的「各國交通事故死亡率列表」,中國每十萬人有 16.5人死於交通意外。據此以13億人口推算,中國一年有21.45萬人被撞死。全世界的每十萬人交通事故死亡率是20.8,以全球人口約70億計算,一年有145.6萬人因為交通事故喪生。受傷人數,說不定過千萬。香港一年的交通意外總傷亡人數也近二萬。這只是一年的數字,乘以若干年,數字就更不得了。

殺人的「工具」,是汽車。自汽車上世紀初問世以來,有多少人做了輪下亡魂?想必過千萬。可是從來沒有人說過不要再生產汽車了,也不要火車、飛機了。大型民航機一掉下來,可以奪去二三百條人命。即使很多人對坐飛機仍有陰影,全世界任何時候都有幾萬人在天上飛來飛去。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個經濟學問題,就是產出的得益大於投入與風險之故。現代化交通工具廣泛應用之下,人命犧牲的確很大,但人類的整體得益更大,於是大家都願然冒着「生命危險」去坐汽車、火車、飛機。這樣說無疑誇大了,事實上,儘管絕對死亡數字可能還在上升,汽車、火車、飛機都越來越安全了,使用人數節節上升,平均每單位里程的死亡人數則在下降。美國每7500萬英里的行車里程才有一個人死於車禍。汽車安全帶自一九七五年以來已挽救了25萬條生命。

說到日本福島核電廠洩漏輻射引起的恐慌了,這的確是非常令人擔憂的事故,可是不必過分渲染。相對於其他能源帶來的傷亡和破壞 (早上打開電腦,看到巴基斯坦煤礦爆炸,井下50多名礦工無人生還,香港的中文報章可會報道?),這說得上是輕微的。核子污染很可怕,卻不是至於如一些人恐嚇的「遺禍萬年」。廣島、長崎被投擲過原子彈,受害之大倍於福島,今天除了刻意留下的紀念物和一些人至今傷殘、染病之外,已找不到多少顯著遺禍,廣島還舉辦過亞運會呢。

**
各國交通意外死亡率: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traffic-related_death_rat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