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埃及局勢,美國微妙調整立場

埃及局勢有如棋局,不斷有新變化,有關各方的每一步,都引來新的變着。沒有人知道繼續會有什麼演變,似乎也鮮有人敢向其中押注,即使對埃及有巨大影響力的美國也一樣。美國不是最支持民主的嗎?這一回,他就不敢旗幟鮮明的站在埃及示威者的一邊。

美國這樣的立場其實一點不新鮮,對於世界各地的地區衝突、某個地方的內部紛爭,它從來要計算其中的利害,支持民主往往不過是個幌子而已。冷戰時期如此,冷戰結束了亦如此。埃及對於美國在中東、在國際以至美國本土的利益太重要了,美國不敢輕率。

美國的態度在事件發生後一直在微妙地調整。一開始,聲稱埃及是美國的盟友、局勢穩定;接着,由總統奥巴馬發聲,說穆巴拉克「現在就要開始過渡」;可是沒幾天就改變口風了,認為埃及應「有秩序地過渡」。

很明顯,美國在認真衡量種種利害後,發覺局勢若以解放廣場為動力演變,弊大於利,恐怕會引發無法控制的骨牌效應。

美國在中東的最主要盟自然是以色列,它是美國插在這個戰略地區一柄尖刀。但在與以色列對立的阿拉伯世界,美國亦有必不可少的盟友,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約旦等,都是阿拉伯世界中比較溫和,而在資源、軍力或戰略位置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國家。這些分踞雙邊的盟友都關乎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主要是石油),它們的局勢穩定無法忽視。埃及擁有阿拉伯世界最強大的軍力,在歷次阿以戰爭中都扮演重要角色。穆巴拉克上台三十年來,埃及在對以色列的態度上一直保持克制。這對美國維護以色列的安全至為重要,美國其實極不願見到埃及不穩,更不願意見到埃及被激進力量把持。

更重要的是,美國根本看不準解放廣場上的反對力量意味着什麼。示威者以普羅百姓為主,但其中最有組識的是激進的穆斯林兄弟會,它也是埃及唯一可以稱得上是在野政黨的組織。示威浪潮發展到最後,學生回歸校園,工人重新上班,留下來享受權力成果的,可能就是兄弟會。這意味着中東激進力量──包括阿爾蓋特──在阿拉伯世界的重大勝利。它引起的連鎖效應可能向四周蔓延,由皇室管治的沙特阿拉伯、約旦最是憂心。以色列似乎在隔岸觀火,但最擔心惹火上身的正是它。這些國家都接連不斷向美國曉以利害。

埃及這個軍事強國一旦被伊斯蘭激進勢力把持,其後果之嚴重美國最清楚──埃軍的軍備絕大部分來自美國。美國絕對不想在埃及再開一個戰場,像清除薩達姆那樣再幹一場。

美國在冷戰期間的軍力目標,一直要保持能打兩場或兩場半戰爭的實力。兩場戰爭(假設一在歐洲、一在亞洲)沒有打成,而僅屬半場戰爭規模的越戰,就讓美國焦頭爛額了。如今,美國軍力仍然傲視世界,卻是在兩場小規模戰爭中都吃不到甜頭,反而賠上數千人命、過萬億美元。美國不得已之下要從伊拉克戰爭脫身,阿富汗戰爭則仍然剪不斷理還亂。

一再過高估計自己力量之後,美國應當頭腦清醒點了。美國當前只想打贏一場戰爭──反恐戰爭,一場找不到戰場的戰爭,而且最大的戰爭可能在本土。一旦埃及在前方「失守」,美國的整體部署就亂了,後方的本土可能也受波及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