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英語面臨簡化壓力

中國曾經有人為了趕上世界「先進」潮流,提倡把中文拉丁化,就是拋棄漢字,把中文變成拼音文字。拼音的英文大概是這些人推崇的文字之一。可是在英國,有人並不認為英文是理想的拼音文字,直指「英文是介乎西班牙文的拼音文字與中文的象形文字之間的文字」。

學過英文的人都知道,英文字與英語讀音有很不一致,你不能見字讀音,更不能聽音寫字。英文基本上不是拼音成字的,一個英文字裡常常有很多不知道為什麼會存在的字母,而字的讀音又不知道為什麼要拼寫成這樣。如果你學過歐洲其他語文,例如德文,知道拼寫和讀音原來可以有簡單、固定的對應關係,你更會覺得英文的拼寫不合理。

不要以為外國人學英文才有拼寫困難,英國人也一樣,英國學生一樣要花很多時間去強記英文字的拼寫。英國因而一直有人在推動英文拼寫改革,就是簡化英文,使之讀與寫一致。

已故工黨議員 Mont Follick 博士就曾兩度(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二年)提出改革英文拼寫的私人法案。他當過馬德里大學的英語教授,對英語應有過人研究。這自然未能成事,而他一九五八年就去世了。

英國又有個早在一九零八年就成立的「簡化英文拼寫協會」(Simplified Spelling Society,簡稱SSS),它的口號是 Let’s Phonetic (讓英文語音化)。早兩年,它為慶祝建會一百周年,加大了簡化英文運動的力度。

英語是隨着英國殖民主義而擴張的,佔領者的地位加強了英國人對英語的傲慢。美國霸權主義興起進一步把英語擴展到全世界,以英語為母語者仍然保持居高臨下的心態。可是語言專家認為,英文過去五百年未能適應變化。

這五百年間,要說英文沒有改變也說不過去,美式英文就有很大轉變,以致蕭伯納戲說:「我們(英美)是兩個以一種共同語言相分的國家。」懷爾德更說:「我們(英美)今天什麼都一樣,就是語言不同。」美國的改革是刻意而為的,既是為了與當年的宗主國拉開距離,也是因為英文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特別是拼寫。

如今,美式英語有凌駕於英式英語之上之勢,可是美式英語的拼寫也只是小改而已,繁瑣累贅仍太多。

試看SSS改革的一些拼寫,從前面的新拼寫應可以輕易猜想出原來的英文字來(刮弧內為原拼寫字):
adicted (addicted)
ar (are)
butiful (beautiful)
cupl (couple)
difrence (difference)
hav (have)
helth (health)
lern (learn)
lo (low)
munny (money)
mor (more)
peeple (people)
por (poor)
simpl (simple)
tu (to)
u (you)
yung (young)

SSS 指出:「簡化了拼寫並不會破壞語言。一些人害伯改變,而不知道對語言來說這是正常的。」

「正常」的意思是,你不變也得變。簡化了的Globish 與Netglish (網上英語)的出現,正使英語面臨壓力。

中文也有同樣的問題,漢字要不要簡化一直有爭議。一些人故意以「正」自居,把一千年的讀音定為「正」音,把繁體字稱為「正」字。其實從語言學的角度看,不應有所謂「正」,而只有不斷的「變」。「變幻才是永恆」,愛聽廣東歌的香港人應該對此最有同感。

**
英文拼寫協會(原簡化英文拼寫協會):
https://www.spellingsociety.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