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粵語從強勢的下滑

< 大陸零八年出版的香港粵語流行曲雜錦碟,有《秋去秋來》(葉倩文)、《月半小夜曲》(李克勤)等曲

近日,廣州發生了「撐粵語」風波,「撐」就是支持。從香港傳媒一些報道,和網上一些語言看來,這不僅是支持而已,簡直就是保衛,就好像粵語瀕於消失,要為保衛粵語而戰。香港也有人湊熱鬧,說也要在香港「撐粵語」云,因為現在到香港各大商場去,售貨員「常常劈頭劈腦就對你說普通話」。

香港傳媒的報道語焉不詳,要到網上找來綜合報道看了,才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簡單說來,是廣州政協為配合廣州亞運會年底舉行,提出要改善語言環境,建議以粵語為主的廣州電視台(有九個頻道)增加普通話時段。有網民立即發帖宣稱「廣州電視台要取消粵語廣播」,風波於是鬧大了。在跟進的活動中,有人憤慨大叫「煲冬瓜(普通話)收皮(收攤)」。

對這樣的反應,我不覺得奇怪。我以前也在這裡寫過,對粵語地位在廣州的萎縮表示不滿,也介紹過當地不少人、包括學者對這情況的擔憂。烈火是先有乾柴才燒得起來的。

粵語的萎縮,主要由兩個原因造成,一是內地大力推行普通話,二是外省人「發財到廣東」,大量到廣東打工、做生意、定居,形成了龐大的非粵語人群。

普通話的推廣,很有必要,成效也很大。幾十年間,真的「學會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了。以前上海人很抗拒講普通話,如今到上海灘講普通話已通行無阻。中國七大方言區之間的溝通,已不存在問題。可是,普通話的流通決不應以某種方言的取消為代價。

語言是文化的最重要載體,承載着一個群體千百年的文化積累。任何一種語言、方言,不管使用的群體有多少,一旦消失都是人類文明的重大損失。但在實際生活中,語言在不斷地消失。幾年前看過一個數字:世界當前有六千種語言,其中有一半會一個世紀後消失。這相當於一年有三十語言死亡,很可怕。一個物種瀕危要保護,一種語言瀕危就更值得保護了。

物種的生存,有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叢林規則,語言也有類似情況。語言可分強勢語言和弱勢語言。譬如以前在香港,英文處於絕對強勢,中文處於弱勢;粵語對國語,肯定是粵語強,國語弱。如今,形勢起了變化。英文仍然很強,但中文相對強化了不少,起碼也是法定語言了;而粵語雖然對國語(普通話)保持強勢,卻已感受到威脅。語言不斷積弱,就有被吞沒之虞。

一種語言的強勢,是政治、經濟、文化綜合力量使然,是軟實力的體現。這可不是你說「撐」就撐得住的,沒有軟實力在背後支撐,難以撐得住。

粵語一度很強勢。內地改革開之初,粵語在全國大江南北大為吃香,去到哪裡都聽到香港的粵語流行曲,北京、上海到處開「粵語班」,因為大家都想同港商打交道,要到廣東做生意。如今粵語竟要「撐」了,可見軟實力的對比發生了多大變化。

粵語確是須要「撐」的,如果你是廣東人,首先要做的,是講好粵語,不要像一些公眾人物那樣,「講到一舊雲,都唔知佢噏乜(講得糊里糊塗,不知道他說什麼)」。當然,搞好經濟,壯大軟實力才是根本。香港不要鬼打鬼、搞內耗了!

**
參考報道:
http://www.lwgcw.com/NewsShow.aspx?newsId=9306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7/3/7/101373785.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1373785&mdate=070609205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