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大陸與香港之間的落差

< 落差 (註)

從廈門來的朋友每隔幾年來一趟香港,第一次來香港是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他說,二十多年前來香港的時候,感到落差很大,感到大陸的落後──他左手高右手低的比劃着。經過多年的觀察,到現在,他說,落差反過來了──他降低左手,把右手抬到較高位置。

我是坐在他下榻的四季酒店的高層房間聽他說這話的。他在電話中告訴我酒店的名字時,我開始時聽錯了,以為是洛克道的世紀酒店;再弄清楚,才知道是香港最高級的四季酒店。兩家酒店就有很大的落差。

這本身就說明了變化。朋友做設計方面的工作,這次是應邀到香港來看一個時裝秀的,酒店自然是邀請方安排的。港方對朋友一行客人的重視,可想而知。這重視,不是指對某一個個人,而是對他們所代表的整個行業,整個市場。

朋友顯然不是因為今天能住四季酒店了,所以感受到上述的落差,感受應當是各個方面變化的總和。我聽他細談目前的工作情況,也感受到這落差。

朋友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包裝」工作。一聽,不明所以;他詳加解釋 才知道是什麼回事。

所謂「包裝」,是指一個房地產項目形象、內涵包裝,是所謂附加值的東西。內地的地產項目都很大,為了競爭,不單要建築設計新穎,還要求有突出的形象和文化內涵。由於項目建設規模大、投資大,只要拿出一個不大的百分比做這方面工作,就是個不小的數目。要達到目的,有很多東西可做。例如,朋友就曾經從一個項目所在地的一條村裡,發掘出很有意思的歷史和很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為此很花心思地出版了圖書,得了獎,既為地產項目增了值,又起了文化保育作用。

現在,他的工作擴展到項目的設計格調方面去了,向在北京的設計公司提出設計要求,再把設計成果拿回廈門去,由當地的公司執行。

與香港的房地產公司一對比,就可以看得出氣魄、眼界、修養的落差了。

朋友讀中國文學出身,本來做文字工作,轉行到房地產公司居然也做得出色,全憑他一向對藝術,主要是攝影的愛好。攝影和文字的跨界融合,就培養出他現在的才能。他不搞服裝,但出席時裝季一樣可以吸收創意的營養。那天他出席的時裝秀,是在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中銀大廈的營業大廳舉行的。據他說,在設計公司的刻意安排下,中銀大廈天花很高的營業大廳營造出很特殊的氣氛,創意很新鮮,衝擊力很大,和在會展等地方舉行的時裝秀大不相同。

從朋友的成功轉型,我更相信,人一定不能只有單一的才能,一定要有各方面的愛好、專長,並且要從不同領域的專長、愛好中融合出自己的特殊才能來。本職以外的愛好、專長不知道會有什麼用、會在什麼時候有用,但很可能使你脫穎而出,卓爾不群。

創新往往是不同事物融合的結果,人也需要這樣的融合。所以說:功夫在詩外。

**
註:這是在「谷歌」的圖片搜尋中打入drop (落差) 一字時找來的照片(http://images.google.com.hk/imgres?imgurl=http://www.hoax-slayer.com/images/tear-drop-monument-6.jpg&imgrefurl=http://www.hoax-slayer.com/tear-drop-monument.shtml&usg=__uJcxBqfeM-uHPaTw2YPD-c7ldFs=&h=405&w=540&sz=13&hl=zh-TW&start=54&itbs=1&tbnid=_XQ2xCEHOCXTkM:&tbnh=99&tbnw=132&prev=/images%3Fq%3Ddrop%26start%3D40%26hl%3Dzh-TW%26sa%3DN%26gbv%3D2%26ndsp%3D20%26tbs%3Disch:1)。

這原來是美國發生「九一一」慘劇後,俄羅斯送給美國的雕塑紀念品,作品題名《淚滴》(Tear Drop),立在紐約自由神像附近。雕塑的基座上刻上九一一所有受害者的名字。把照片放到網上的人問:「有誰知道這事嗎?我不知道,俄羅斯給美國送禮物來了。」並質問,為什麼傳媒不報道這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