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從democrazy 到 z-turn

剛在《紐約時報》上看到,他們從讀者得到大量在世界各地旅行時拍攝到的古怪、好笑、幽默英語標誌,不少是所謂Chinglish, 還有各種各樣的 Xglish(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0/05/11/travel/funny-signs.html?src=me&ref=homepage)。這固然反映英語在通行世界的同時非英語世界中很多人還未能好好掌握這種「世界語」,也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語言有不同的思維習慣、方法。


思維關乎語言,沒有語言就沒有思維;但不等於不掌握某種語言就沒有好的思維,拍下這些照片讓人一樂的同時,不必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去嘲弄。那些標誌雖然好笑,甚至可笑──因為主事者太不認真,但也要知道,這很可能是人們太崇拜高科技之故。錯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可能被電腦作弄了,是電腦翻譯弄出這樣非驢非馬的東西來。

嘿!又是The purpose of thinking is to abolish thinking 的好例子。設計出翻譯程式的人目的是要讓你「不假思索」。作為設計者,這是為了與人方便,沒有什麼不對。一個翻譯軟件從不完善到完善,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也是個必然的過程,你不能過分呵責設計、創造程式的人,錯了或許是你用不得其法。他作為設計者想助你「不假思索」,可是你作為使用者不能「不假思索」。

現在在電腦上、在網上已有大量這樣的軟件可以免費下載使用。我也安裝了Google 的「小工具」,其中就有很強的翻譯功能,一篇大文章,眨眼之間就可以完成中英翻譯,真令人瞠目。可是我始終沒有使用過,沒有去看這樣的翻譯文本,因為知道一定有問題,還未到可以信賴、實用的地步。即使可「信」,也還未「雅」和「達」,讓人讀得吃力,結果是吃力不討好。與其這樣,看原文好了,或者索性自己譯過來。書店中出售的翻譯書甚且常有令人頭痛之出版呢,何況是這樣隨便的免費翻譯。

譯事甚難,難在不同思維方式的轉換。有人認為中文是世界最好的、最有表達能力的語言文字,沒有什麼語言的表述是翻譯不過來的。這是民族沙文主義的大話,要麼不懂,要麼欺人。我相信,什麼麼語言都是不可以百分之一百互譯的,翻譯過程中必有遺失,或者有添加。譯詩更難,因而有識者認為,譯不出來的那些才是詩的精髓。

語言一定要發展,發展的一個重要誘因,是生活的衝擊,包括外來語言的衝擊。任何語言都離不開這樣的衝擊。所以一種語言要保持本身的純潔性,無異於緣木求魚,絕無可能,而只能追求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和加強自己的特色。英語之所以可以通行全球,有各種因素,包括政治、經濟因素等,但也離不開它的開放性,不斷有新的演變、進化。法國人很以法語為傲,多少年來一定以保護主義心態抗拒英語的「入侵」,可是效果不彰,反倒是法語的世界地位下降了。

中文在不斷受到外來語影響的同時,也在不斷影響着其他語言。曾有報道說,目前對英語影響最大的語言是漢語。英語一直都有吸收漢語的用詞,遠的可以數到tea, china, long time no see 之類,yinyang, fengshui 近年常常掛在英語世界專業人士的嘴邊。這些都不但影響着英語的使用,還影響着英語世界的思維。

我還感興趣的是,中國網民古靈精怪的自創英語用字──典型的Chinglish──是不是也會反內銷到英語世界去。他們的一些新字很有中國特色,還帶着形而上色彩,例如最近出現的democrazy 就很絕,只把一個 c 改為 z,就把democracy (民主)和 crazy (瘋狂)巧妙地結合起來,一看就令人心領神會地打心裡笑出來。香港今日的補選就是 democrazy 的最好範例。Democrazy 必然帶來折騰。

「折騰」該怎麼翻譯,曾引起爭議,專家學者似乎都難找到恰當的英語詞來對譯。網上最近創出 z-turn 來了,靈感可能來自山區公路警告前面接連有急彎的路牌。用這字譯折騰,傳神極了,音義俱佳。香港已在不斷的 z-turn,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真夠折騰。香港人應從這個字有所憬悟。

Chinglish 不一定令人發笑。

本只打算介紹一個link, 不經意的竟寫出一大串文字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