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Chinglish 該不該剷除?

Chinglish 是個帶點譏諷味道的字眼,是嘲笑中國人講的英語不地道,不但帶口音,還帶以中國思維造出的句子,讓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覺得滑稽。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人認為Chinglish 是異稟,千萬不要把它視為毒草的消除了。

一種語言就像一種植物,一旦移植到不同氣候的土地上,只要能適者生存地成活下去,就會有所變異,或者進化,或者退化。達爾文的進化論說的就是這個問題。文化一樣會進化或退化。英語本身,與任何語言一樣,也在不斷變異之中。美國的英語因此不同於英格蘭的英語,美國本土裡南北的英語也不一樣,黑人的英語同白人的英語,差距就更大。

英語全球化之下,在很多地方成為「風土語」(就如某種疾病傳播到一個地方成為風土病),甚至可能取代本土語而成為母語,變異是少不免的。香港人以新加坡人的英語為怪異、笑柄,誰不知在別人眼中,香港人的英語一樣刺耳。Chinglish 過去專指香港人的蹩腳英語的,到大陸學英語的人口大增,Chinglish 的地盤擴大了不少多少倍,也因而在國際間贏得更大「名聲」。

「名聲」 很大程度上來自互聯網,是到來的外國人傳播出去的。這種Chinglish 主要是「書面語」,是寫、印出來的,出現在各處街頭。外國人到中國四處闖,看到大量莫名其妙而惹人發笑的英語標誌、告示,就拍下來,放到網上供人一樂。這不算有什麼惡意,也不是只針對中國的。事實上,全世界都在使用英語之下,「活學活用」的笑話唾手可得,我也看過不少美國本土的搞笑英語標誌。香港也不少,廣東話譯音的寶號名稱用英語讀出,常令人引俊不禁,例如 「Fok You Kee(福有記)」之類。

北京奧運前,北京組識有心人,包括洋人義工,在全市進行「大掃除」,改寫了達四十萬條街頭英語標誌。上海舉行世博,也效法北京大舉清除「洋徑濱」英語,動員六百義工,使十萬多條公共英語標誌得到改正。

可是這引起一些人憂慮,其中之一是一名德國前電台記者 Oliver Lutz Radtke。如果有所謂 Chinglish 的研究權威的話,他就是,目前是德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Haidelberg) 的博士生,研究課題就是 Chinglish,可以說是 Chinglish 迷。

他認為,Chinglish 已成為瀕危而值得保護的語種,中國應當把這視為漢語與英語的有趣結合,是一種生動、有活力的語言。他說:「你把這些標誌都標準化了,或許可以讓人遊公園時不至發笑,但也就失去了一個透視中國人心靈的窗口。」這些標誌包括把東單肛腸科醫院真譯為 Dongdan Anus Hospital,而不是 Dongdan Proctology Hospital。

在上海,也有人一邊糾正誤譯,一邊覺得有些中式英語是可取的,甚至很文雅、富創意。例如在公園,你固然可以把叫人不要踐踏草地的標誌都簡單地譯為 Keep Off the Grass,但據中文「小草在睡,別打擾」、「別傷害我,我怕疼」譯出的 「The Little Grass Is Sleeping. Please Don't Disturb It」,和「Don't Hurt Me. I Am Afraid of Pain」,把大自然擬人化,不也很好嗎?

無論如何,亂七八糟的英語標誌都該清理一下。這些標誌本來想外國人看明白,若反令人糊塗了總不應該。造成這種後果的重要原因,據說是電腦翻譯之故。

明乎此,如果你在大陸看到 All Consequences Are Proud 的標誌,你應當讓腦筋急轉彎,想到 proud 除了是驕傲,也是自負,於是知道這是警告你要「後果自負」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